黄花梨透雕背板圈椅
明代
尺寸长58.5厘米、宽45.9厘米、高99厘米、座高50厘米
圈椅之名是因圆靠背其状如圈而得来,宋人称之为“栲栳样”,明《三才图会》则称之为“圆椅”,所谓“栲栳”就是用柳条或竹筐编成的大圆筐。
这件黄花梨圈椅椅圈五接,圆中略带扁形。所谓“椅圈”,也就是圆形的扶手,清代《则例》则称之为“月牙扶手”,造法有三接或五接之分,也即“三圈”或“五圈”。此椅整体比例匀称,造型舒展大气。其独具特色之处在于背板,一般圈椅的靠背板为打槽装板或独板,板上或全素、或雕刻、或镶嵌。但这件圈椅的靠背板作法却不同于此,它介于二者之间,或者说二者兼有。靠背板两边立柱打槽,中嵌一块从上到下的独板,下有亮脚,上有团花。团花做法也很特别,是在靠背板上挖一如意头形洞,另雕一与之相应形状的蟠龙从前面嵌上去的。这种作法在传世的圈椅中也是十分少见的。
黄花梨高扶手南官帽椅
明代
尺寸长52厘米、宽46.8厘米、高90厘米、座高46厘米
明代南官帽椅类中有一种扶手倾斜度比较大的品种,扶手与后足连接处比一般扶手椅高,与搭脑相距较近,故呈现出向前倾斜之势。这类形制在江南各地广为流行,所见用材各有不同,工艺也有简有繁,但特征相同。
这对椅子搭脑与后腿,扶手与前腿交接处都使用挖烟袋锅做法,反映出它做工工艺的讲究。靠背为打槽装板三段式做法,上段为浮雕草龙,下有亮脚,中段则选用纹理优美的板材镶嵌。座屉也抹为混圆压边线,使得整体气度非凡,雍容质朴,是一对明代南官帽椅的精品。
黄花梨草龙纹券口玫瑰椅
明代
尺寸:长 52 厘米、宽 46.8厘米、高 90厘米、座高 46厘米
搭脑两端与后立柱连接处,扶手与前立柱相接处都使用挖烟袋锅做法,工艺讲究,后背和两侧草龙纹角牙与卷草纹和雷纹浑然一体又富有变化,座面下加做券口牙板,靠背牙板及两端牙板较宽,增加了牢固性,靠背内安装门券口牙子,座面下安装壶门牙板,浅雕卷草花纹,落在前横牚上。两侧与后部面板之上均做罗锅牚,增强结构坚固性,与面板以草龙造型连接,增强坚固性的同时,与整体装饰合,雕饰均重点式点缀,起点缀或烘托作用。座椅部分采用上藤下棕的双层屉子做法,这使座面具有一定的弹性,人坐上去能形成良好的压力分布,即便是久坐也不易感到疲乏。
黄花梨三棂矮靠背南官帽椅
明代
尺寸长 59厘米、宽 47.5厘米、高 81厘米、座高 49厘米
此椅属于矮靠背一种,外形近似玫瑰椅。靠背用直棂三根,三棂中间做垂直,左右上端向中微微倾斜,使靠背板的中间形成一定变化。因细长圆形的直材形似毛笔杆,苏州地区又有“笔杆椅”或“笔梗椅”之俗称。此椅形制规范,灵动秀气,传世家具中并不多见。
榉木矮南官帽椅
明代
尺寸长77.8厘米、宽75厘米、高46厘米、座高30厘米
凡是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的椅子,北京地区匠师通称之为“南官帽椅”,这件榉木南官帽椅因为座面要比一般官帽椅矮20厘米,因此可称为“矮南官帽椅”。
此椅形制独特,是传世椅子中仅见的一例。搭脑向后弯曲幅度较大,两端与后立柱相接处加装透雕草花角牙,扶手与前立柱相接处也装角牙。座面以下,四面直券口牙子。椅盘为软屉原装,未经改换,下有穿带支撑,并披朱砂灰。两扶手向外弯曲,扶手下的镰刀把和鹅脖也做成两弯形式,一方面增大了坐具的使用空间,一方面也使得整个造型线呈现一种曲线美。靠背板以方形铲地浮雕为装饰,较之一般的圆形雕花,则更容易使得这个空间充盈起来。当然,这件椅子最值得称道的还是结构上的特点,椅盘高度只有一般明式椅的一半,加上垫子仿佛就是一件现代家具。明式官帽椅承载有礼制的意义,此椅据王世襄先生考证“很可能是寺院禅椅,专供趺坐而制”,而禅椅到了明代已逐渐进入文人生活。
这件椅子最早由张仃先生在东不压桥一家德国人开的古董店替工艺美院买回,陪同张仃先生的黄苗子当时就有“心头突突,很想买回据为己有”之感。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亦曾记载:“据鲁班馆的匠师见告,美国家具商杜乐门兄弟(Drummond)在40年代曾多次请人用黄花梨仿制,但未能达到此椅的艺术效果。”
黄花梨圆直棍四出头官帽椅
清代
尺寸长54厘米、宽46厘米、高107厘米、坐高44厘米
上横枨与两扶手均长出立柱的做法叫“四出头”。这件四出头官帽椅是一对中的一件。搭脑、扶手、四立柱以及下面三横枨都是圆直棍。靠背板略往后弯,两后腿则略往前弯,形成两相呼应的一个弧度,在设计上尤具巧思。座面下券口素牙板亦平直方正。扶手下不加“联帮棍”。通体风格简洁平实,落落大方。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明代
尺寸长59厘米、宽47.2厘米、高115.7厘米、座高50厘米
四出头椅又叫北官帽椅,在明清椅类中是一种造型十分成熟的椅类,很有中国气派,从农村到城镇,从地主、士绅到王府宫庭、使用十分广泛。在整体造型不变的条件下,搭脑、扶手、靠背、牙板、多有局部变化与发挥,十分丰富多彩。
这对椅子使用优质黄花梨木。其实美在靠背采用了纹理十分漂亮的一块独板做成。因为纹理自然天成,就不必要再进行雕斫,这是古代工匠技艺高明之处。搭脑中宽形成靠枕,两端微微翘起,曲线既富有弹性,造型又十分流畅舒适。同样的手法又见于扶手、以及腿部的细部处理上,彼此呼应,相互衬托,使得此椅大气而富有匠意,是传世同类椅子中之上品。
黄花梨壸门靠背玫瑰椅
明代
尺寸长57.5厘米、宽45.5厘、高87厘米
玫瑰椅是明代扶手椅中常见的形式,其特点是靠背、扶手和椅面垂直相交,尺寸不大,用材较细,故予人一种轻便灵巧的感觉。追溯起源,是吸取了宋代流行的一种扶手椅与靠背平齐的扶手椅为加以改进而成的。扶手与靠背平齐的椅子在宋画中一再出现,只需把两侧的扶手降低一些,其面貌就很像明代广泛流行的玫瑰椅。
在明式家具中,这是典型的玫瑰椅做法。四立柱均为“一木连做”。“一木连做”是古典家具采用的一种传统工艺,指在某些家具的腿、束腰、牙子围板等部位采用一根木头制成。搭脑直接落在后腿上端,靠背内安装门券口牙子,直接落在横直牚上。壸门牙板浅雕草花,造型与口沿同形一体。扶手下安装三面券口牙子,也落在横牚上。三面直牚下均做“矮老”。座面下依然安装壶门券口牙板,落在前横牚上。扶手平出直竖。通体风格方正严明,自然流畅,是为明代玫瑰椅之典型。
黄花梨群龙捧寿纹玫瑰椅
清代
尺寸长 58厘米、宽 45.5厘米、高 88.5厘米、座高 51厘米
玫瑰椅是扶手椅的一种。名称来源待考。明清时期玫瑰椅基本形态有四个特点:
1.所有主要受力杆体截面皆为圆形;
2.搭脑直靠背矮;
3.靠背与座屉夹角为 90 度;
4.靠背扶手下面有矮栏。这对椅子具备以上四个特点,但又在靠背、扶手以及牙板上做了大面积的透雕、浮雕纹饰。造型手法掺入了一些清代因素,使得这对椅子具有了明风清韵的特点。
黄花梨龙凤纹翘头案
明代
尺寸长129厘米、宽40.6厘米、高85.5厘米
这件翘头案面子用攒边做法,面芯为独板,小翘头。腿截面长方形,内方外弧“两炷香”做法。所谓“两柱香”,原是指古建筑中在木制构件上的一种装饰线条,即两根平行挺直的凸线。挡板下有托泥,腿间为透雕双龙灵芝纹,疏密得体。牙板边起阳线,牙头为变形凤纹,局部雕空与腿间花板相呼应,纹饰都很成熟,虽然程式化,但又十分生动。此案比例匀称、做工精致,用料讲究,是一件十分精彩的明代传世家具。
黄花梨夹头榫撇腿云头牙子翘头炕案
明代
尺寸长135厘米、宽41.6厘米、高42.9厘米
此案是传世矮型家具中的佼佼者,独面板、银硃里,其外撇的腿足不仅造型优美,亦且增加了稳定感。腿间透雕如意云头,腿与面板交界处,嵌镂空云头角牙,与两腿间的大云头相呼应。此类造型尤其少见,《明式家具珍赏》中另收藏一件“明鸂鶒撇腿翘头炕案”,外形与之相同,但其案面为打槽装板做法,是上世纪40年代北京鲁班馆工匠依此件而复制的,而这件却是难得的明代传世精品,尤其珍贵。
黄花梨夹头榫云纹牙头带托泥翘头案
明代
尺寸长198厘米、高85.5厘米、宽49.5厘米
“翘头案”相对于“平头案”而言,因案面两端上翘外翻而名。这件翘头案的牙板造型,极尽变化之能事,在两足上端镂雕为对称云头,上部又加小云勾,亦对称。两侧档板也镂雕深卷的云头,大小云勾间、云勾与牙板间均加施“支钉”般的联结。云头中央与下牙板相接处,本应渐宽渐放,形成外放的斜坡,今却不然,偏偏向内收进,形成圆底相接。视觉上,云头仿佛飘然欲升。云头上端与壸门牙板相接处,又加透雕双层小云头(抑或灵芝)。云头中间一如大边牙板,也加施“支钉”。此举绝非“添足”,因为深卷的云头若不加支钉,在材质上就形同虚设,加以支钉将云头与中央相连,其实等于加了一根单牚。这种富于变化的镂雕装饰,提高了家具坚牢耐用的性能。牙板与挡板均起阳线勾出轮廓,四足中央又起两条平行并列的瓜棱线,整体舒展大气。
黄花梨素牙子带托泥大翘头案
明代
尺寸长248厘米、宽49.8厘米、高86厘米
这件大翘头案,长近2.5米,形体巨大,在明代家具中的传世品中极为少见。用料均取整材,芯板、大边、牙板均无拼接,案面翘头另安。尤其面心,虽为攒边做,却是一块整板装成,莹润如玉。平素牙板周延四围,如框架般界定案面,在视觉上,牙板加大了案面的厚重,牙头又加宽了四腿。四腿外面中央起双层阳线,两棱又再起阳线。线条流畅自然,有效地化解了因为厚重材料形成的呆板。四腿不落地,下加宽厚托泥。托泥的四足也后安,即使受地面潮湿侵蚀而腐坏,拆换亦便捷,设计颇具巧思。牚平直竖挺。档板透雕“如意云头”,云头向上,颀秀挺拔,轮廓处均起阳线。云头外围的档板其实已经构成了四环牙板,由此固定了两腿的牢度。如此巨大的条案,若两腿松动,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两档板的作用不可低估。
黄花梨夹头榫云纹牙头托泥小翘头案
明代
尺寸长129厘米、宽40.6厘米、高85.5厘米
这类案面狭窄而小巧的桌案,是明代文人书房、琴室内陈设之物。大多是按照房间尺寸依室打造或就木制作的,因此尺寸相对比较随意。不过正因为于此,这类小型家具,往往异彩纷呈,没有统一的格式。此案即是其中的一种。
此案独板小翘头、云头牙板,腿截面,内方,外弧形,中间作阳线一根,俗称“一炷香”。下面方形托泥。中间双牚。用料秀气,没有多余的雕饰,反映出明代家具的一种简约精神。这种精神对现代家具,特别是对斯堪地那维亚地区的现代家具影响很大。
黄花梨夹头榫素牙子平头案
明代
尺寸长105厘米、宽65.4厘米、高80.8厘米
案与桌的区分十分严明,凡面与足平齐者为桌,面长于足者为案。这件家具是典型的平头案,但是依照北京业内的称谓,却叫“肴桌”,类似的情况还有“酒桌”。案面冰盘下沿起阳线,夹头榫装牙板,牙板与牙头作成“格肩”相接。这样一来,大边下的长牙板其实是两短一长三块板拼合而成的。三块板之间插入两块“斜肩”牙头。表面无伤大雅,却节省了长型板材,化整为零。四足与两侧双牚皆为圆棍。圆柱与牙板的内外圆脚呼应,具备了和谐统一的气度。这件平头案是明式家具中的典型样式,其设计源自古代中国建筑大木梁架的造型与结构。20世纪家具专家学者关注明式家具,最早便着眼于这种外形简约光素、线条清爽的平头案设计。
紫檀夹头榫素牙子平头案
清代
尺寸长 96厘米、宽 45厘米、高 81.7厘米
此案虽为清制,却有明风,通体全无雕饰,形体虽小却沿袭了明式家具简朴大气的风范。案面冰盘下沿起双阳脚线,下承夹头榫平素牙子。牙头亦平直利落。只在牙头两侧抹去棱角,圆弧过渡,四周牙子边沿均起阳脚线。四足及两牚皆为圆棍,两牚向上收紧,仅仅低于牙头。与一般平头案相比,主要构件集中在上部,四足平竖直伸,光洁简练,尤显挺拔俏丽。
黄花梨夹头榫素牙子平头案
明代
尺寸长 147.8厘米、宽 50.4厘米、高 81.8厘米
平头案相对于“ 翘头案 ”而言,面板的两端无翘头。这件平头案四足为圆形截面,两腿间双牚亦为圆形截面。圆润的四足与平直的案面之间,由云头牙子点缀并完成过渡。牙板用“ 格肩 ”与牙头相接,镂成上卷云勾,用夹头榫与腿足相接,一头逐渐收煞,并以圆脚结束。
黄花梨夹头榫素牙子平头案
明代
尺寸长 126.5厘米、宽 62厘米、高 78厘米
平头案相对于“ 翘头案 ”而言,面板的两端无翘头。这件平头案四足为圆形截面,两腿间双牚亦为圆形截面。圆润的四足与平直的案面之间,由云头牙子点缀并完成过渡。牙板用“ 格肩 ”与牙头相接,镂成上卷云勾,用夹头榫与腿足相接,一头逐渐收煞,并以圆脚结束。
黄花梨四面平条桌
明代
尺寸长143.6厘米,宽42厘米,高79.2厘米
四面平条桌也叫“四面齐条桌”,是明式家具中的经典样式。其做法是腿子与牙条格相交,也就是先做成一具骨架,再与攒边的桌面结合在一起,增强牢度,又因为边抹和牙条重叠,增加体量感,避免单薄。此类做法只见于明式家具,入清后少见。据王世襄先生研究:“四面平式的高桌在宋代已流行,宋人画册《半闲秋兴图》中就有很好的画例。到了明代,又发展成不同的式样和造法。”从明代版画来看,采用四面齐形制的,不仅有琴桌,也有画桌、书桌和酒桌。现存四面平家具实物中,还有四面平霸王牚条桌、四面平直牚加卡子花条桌等。
这件四面平条桌是四面齐形制中最简雅的一种形式,造型线没有多余的变化,整体也没有任何复杂的装饰,质朴简练、平淡耐看,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最能体现明式家具的结构特点。研究明式家具的重要学者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1896~1971)在1944年出版的世界上第一部明式家具研究专著《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著录了这件琴桌,同时还附上杨耀先生协助绘制的精美而准确的测绘图。半个多世纪以来,明式家具的传世精品已分散于世界各地的公私收藏,这件 四面平条桌已成个中翘楚。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霸王牚条桌
明代
尺寸长 96.2厘米、宽 48厘米、高 83.5厘米
此桌一木连做束腰,直牙条,方腿,有侧脚,马蹄足,方材 S 形霸王牚曲线优美,连接穿带与腿足之间。较于一般霸王牚家具,此桌的牚与腿足连接处稍微靠下,约在距桌面三分之一处,因此尤显舒展,十分耐看。
黄花梨带束腰三弯腿虎爪足炕桌
明代
尺寸长 90.1 厘米、宽 56.6厘米、高 28厘米
这是一件带束腰齐牙条的三弯腿炕桌。一般炕桌的牙条与腿足之间的相接,均成 45度斜角,称作“格肩”。这件炕桌却不然,齐牙条的目的在于维护腿足肩上浮雕兽头的完整,避免因格肩相接而使兽头分为两半。由于上面有兽头,所以足底通常雕作兽爪(也叫虎爪),与兽头相呼应。这种造型寓意驱避妖邪和护卫祥瑞。牙条以阳纹浅浮雕刻画两条拐子龙,相向奔腾,中间又饰以卷草灵芝,寓意“谦和”“长寿”。浮雕纹样与造型变化有机统一,体现着完整而丰富的装饰风格。
黄花梨带束腰罗锅牚内翻马蹄长条桌
明代
尺寸长 91.5厘米、宽 85厘米、高 85厘米
此桌腿间安罗锅牚,冰盘沿下带束腰,面板中采用攒边做法,其方法是把“ 芯板 ”装入采用 45 度格角榫构合的带有通槽的边框内。一方面使薄板能当厚板使用,以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另一方面因干湿发生伸缩时,通槽留有充分余地,不至于发生胀裂变形或收缩透缝等现象而造成全体结构的松动和家具体形的走样;此外将“ 芯板 ”装入通槽后可以隐藏木材粗糙的断面,使家具各部分都显露出光洁平滑的纵直断面来,充分显示木材天然的纹理和色泽。通体小巧简素,明朗光洁。
黄花梨无束腰竹节纹炕桌
尺寸长80厘米、宽80厘米、高24.2厘米
炕桌可用于炕上,也可置于地面,坐矮凳用之,今日农村尚多用此物。这件炕桌基本结构是直牚加矮老做法,但在直牚两端加做两弯斜牚与桌面相连。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木材仿竹材,无论桌面冰盘、四足、直牚,还是矮老、斜牚,一律雕出竹节,四足略做弯曲,着意模仿竹根那种竹节密集、久经风霜的形态,愈显逼真。混面由一窄一宽的两根“竹材”构成,上边突出板面,形成拦水线。这种做法,既维护了炕桌的基本形式与功能,又在保障结构的基础上生成了有趣的变化,使其独具特色,是传世仿竹家具中的精品。
鸂鶒木小圆角柜
清代
尺寸长76厘米、宽46厘米、高133厘米
圆角柜因顶面(柜帽)转角处削去棱角,形成圆角;立柱也近似圆柱形,故名“圆脚”。正面两柱多做成“侧脚”,即上收下放,略呈梯形。造型挺拔而稳重。中等尺寸的圆角柜,苏州地区称之为“书橱”,多用于收藏书籍,属于文房家具。
这件鸂鶒木圆角柜形制规范,很有代表性。两门中间无“闩杆”,名为“硬挤门”。柜底无柜膛,底枨下面开槽安装“洼堂肚”券口牙子,两侧镂成内卷云勾。此柜制作上一丝不苟,选材不吝成本,四面独板,结构严谨,通体明朗光洁,于简洁中蕴涵着秀丽。
黄花梨裹腿做双绦环卡子花方杌凳
明代
尺寸长 50.7厘米、宽 50.5厘米、高 46.6厘米
明清时代硬木裹腿做法的家具,皆是仿竹制家具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式样。圆材直腿直牚是裹腿构造家具的特点。凳面为格角攒边框,草席硬屉,边、抹加一条垛边,为劈料做法,看上去仿佛凳面使用厚材制成。直牚裹住圆腿,牚上有双绦(套)环卡子花。整件家具简洁而又大气,是传世黄花梨方凳中之精品。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长方杌凳
明
尺寸长 48.2厘米、宽 42.7 厘米、高 50.6厘米
高档次明、清杌凳,座屉大多为棕藤敷屉,也就是上层为藤屉,下层为棕屉,再下有弧型托牚。而棕绳、藤席使用期限有限,特别是在北方,天气干燥,同时北方工匠不谙编棕编藤工艺,于是改用木板上铺台湾草席,这时间应从清后期开始。这对杌凳座屉即是这一时期改的硬板草席面子。束腰牙板一木连做,牙板起阳线与腿子阳线相连,腿端马蹄内翻有力,通体简素而有品味,为明代杌凳一种典型式样。
花梨包镶框瘿木门芯大四件柜
清代
尺寸顶柜:113厘米、 57.5厘米、高 77厘米、底柜:113厘米、 57.5厘米、高 176厘米
四件柜又称顶箱立柜,是明清时期宫廷与民间较常见的一种大型组合柜。立柜柜顶置顶箱,构成叠式柜,一般两件立柜和两件顶柜组成一套,故称四件柜。此柜用花梨木做镶框,桦木瘿做面板,松木做后背板。柜内由上而下,第一层为屉板,第二层为抽屉架和抽屉两具,第三层为柜膛,顶箱则只有一层屉板。此柜采用四面平形式,整体方正大气,在装饰构件上十分用心。两立柜面芯上部各镶嵌四枚黄花梨与黄杨木拼嵌而成的博古纹样。铜活面叶、合页皆做莲瓣式,面叶铜活莲瓣为如意云头,并坠双龙形吊饰,非常精美。
延伸阅读: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高清图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