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典家具收藏之“重器”——跳不过去的各种“椅子”,明代古典家具中的椅子是高型家具的典型代表,经过宋元时期的发展,到明代时椅子不论在制作技术方面,还是在品类方面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假如我们通过明式座椅这一物质对象来研究凝结于其中的文化内涵的话,不难发现明式座椅不是一种简单的抽象化实体,而是一种复杂的情感表现,一种传统上文化和地位的表征。特别是明式座椅因为与明代文人生活如琴棋书画、座谈会友等非常紧密,所以往往又融合了文人的思想观、价值观和艺术观。
明代古典家具以太师椅为例所反映的是封建意识的秩序感,即正襟危坐的土大夫式坐姿,指向儒家恪宇的伦理准则,表明的是一种对功利效益的认同,一种合平儒学规范的抉择,一种凝固的家具造型式样。因为明式座椅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有着其高度的工艺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粹,所以在国际上备受人们青睞。为了让更多的家具收藏爱好者了解明式座椅的风貌,现将其分为明代古典家具扶手椅、靠背椅及交椅、坐墩、圈椅等分述如下:
明代古典家具扶手椅
扶手椅样式也很多,大致分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屏背椅、玫瑰椅、宝座、圈椅等,并常与茶几配合成套,以四椅二几置于厅堂的两侧对式陈列,在明式座椅中有一种最典型和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扶手椅,称为"官帽椅",学术界般认为是由于像古代官吏所戴的冠帽式样而得名的,所以座椅的搭脑形式有所谓"纱帽翅式""古代的冠帽式样很多,但为一般人所熟悉的是在画中和舞台上常见的,亦即明王圻《三才图会》中附有图式的噗头。幞头有展脚、交脚之分,但不管哪一种,都是前低后高,显然分成两部。倘拿所谓官帽椅和它相比,尤其是以椅子的侧面来看,那么扶手略如帽子的前部,椅背略如帽子的后部,二者有几分相似。"官帽椅又进一步分为两种,一种是搭脑和扶手都出头的称为"四出头官帽椅",另一种是四处无一处出头的称为"南官帽椅"。但也有学者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将搭脑出头而扶手不出头的"二出头"扶手椅命名为"官帽椅",将搭脑和扶手都出头的扶手椅称"四出头扶手椅",而四处都不出头的称之为"文椅"。
四出头官帽椅中的所谓"四出头"是指:椅子的"搭脑"两端出头、左右扶手前端出头。其标准的式样是后背为一块靠背板,两侧扶手各安一根"联帮"。这种四出头式椅一般用黄花黎木制成,是中木商网陈昌文国明式古典家具中椅子造型的一种典型款式。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收藏的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座椅的搭脑形式为弓形,真像所谓"纱帽翅式",两扶手依附着人的手臂自然呈弧度向前弯曲,整个椅背依据人体工程学设计,按照人体脊背自然曲线作成。座屉为藤棕,有一定的弹性,凡是与人体接触的部位尽可能磨成圆头,做得含蓄而圆润,而不锋芒毕露,使人感到柔婉滑润和心情轻快。
南官帽椅的造型特点是在椅背立柱与搭脑的行接处做成软圆角,做法是由立柱作雄头,搭脑两端的下面作榫窝,压在立柱上,椅面两侧的扶手也采用同样做法。背板作成"S"形曲线,一般用一块整板做成。
明末清初出现木框镶板作法,由于木框带弯,板心多由几块拼接,中间装横枨。面下由牙板与四腿支撑坐面。正面牙由中间向两边开出壸门形门牙。这种椅型在南方使用较早,以花梨木制最为常见。
此外明式座椅中还有屏背椅,所谓屏背椅是指把后背做成屏风式的靠背椅。常见的有"独屏背"和"三屏式"等,是明式古典家具的一种式样,至清代其体形较大,又称"太师椅"。玫瑰椅的特点是后背与扶手高低相差不大,比一般椅子的后背低,便于靠窗台陈设使用时而不致高出窗沿。常见的式样是在靠背和扶手内部装券口牙条,在靠背和扶手下装横枨,中安短柱或结子花。也有在靠背上作透雕,式样较多,别具一格,是明式古典家具常见的一种椅子式样。
明代古典家具靠背椅
靠背椅是只有后背而无扶手的椅子,分为一统碑式和灯挂式两种。一统碑式的椅搭脑与南官帽椅的形式完全一样;灯挂式椅的靠背与四出头式一样,因其两端长出柱头,又微向上翘,犹如挑灯的灯杆,因此名其为"灯挂椅"。一般情况下,靠背椅的椅形较官帽椅小。在用材的装上,硬木、杂木及各种漆饰等尽皆有之,特点是轻巧灵活,使用方便。靠背椅由于搭脑与靠背的变化,常常又有许多式样,如单靠椅、灯挂椅、梳背椅等。单靠椅也称"一统碑"椅,言其像一座碑碣,南方民间亦称"单靠"。
明式灯挂椅比宋代的灯挂椅更注重装饰结构的局部变化,如运用矮老、罗锅枨霸王枨、托角牙子、步步高等手法,整个造型简洁清秀,是明式古典家具中的典型代表。而梳背椅则是指椅靠部分用圆梗均匀排列的一种靠背椅明式古典家具最大的特点就是功能设计合理,而且注重人体尺度,尤以明式靠背椅最为典型。众所周知功能的实用性是一切家具的基本属性。家具的结构和形式设计在考虑最完美式样之前,首先必须满足人们生活的某种使用要求。对此陈增弼先生曾以黄花梨靠背椅为例进行过精辟的论述。他引用杨耀先生早年对此椅作过的测绘,说明此靠背椅的各项尺寸与现代椅子几乎完全一样,从而反映出明式古典家具在确定各种关键尺寸时是以人体尺度作为依据的。
在明式靠背椅出现以前的靠背椅的靠背大多没有曲线,为平直形,而明式靠背椅上的靠背不是直角,而是有一定的倾斜度和曲线,那么明式椅的靠背倾角和曲线充分体现了其科学性。"椅子靠背应有适宜的背倾角和曲线,在今天看来是很平常的,但从家具发展史上考察,则可以看到,根据人体特点设计椅类家具靠背的背倾角和曲线,是明代匠师的一大创造。人体脊柱的侧面,在自然状态时呈"S'形。明代匠师根据这特点,将靠背作成与脊柱相适应的"S'形曲线;并根据人体休息时的必要后倾度,使靠背具有近于一百度的背倾角。这样处理的结果,人坐椅上,后背与椅子靠背有较大的接触面,肌肉就得到充分的休息,因而产生舒适感。坐不易感到疲乏。
明代古典家具交椅
明代交椅基本上保留着前代形制。有圆背交椅和直背交椅之分,不过这时直背交椅较前代少见。交椅靠背和扶手是三节或五节榫接而成的曲线椅圈,非常流畅。并有光洁的背板,两足相交,并且有脚踏。直背交椅是一种没有扶手、靠背为直板的交椅。即汉末北方传入的胡床,形制为前后两腿交叉,交接点作轴,上横梁穿绳代档。于前腿上截即坐面后角上安装弧形栲栳圈,正中有背板支撑,人坐其上可以后靠。在室内陈设中等级较高。交椅不仅陈设室内,外出时亦可携带。宋、元、明乃至清代,皇室官员和富户人家外出巡游、狩猎都携带交椅。明宣宗行乐园》中就绘有这种交椅挂在马背上,以备临时休息之用。由于交椅适合人体休息需要、故而历经千余年,形式结构一直没有明显变化。
明代古典家具圈椅
圈椅俗名罗圈椅,圈背连着扶手,背板微向后仰,上半部保存着交椅的形式下半部和普通椅子一样,莲面用丝绳或藤皮编织,也有硬心的,一般以硬木本色居多,背板中心有一组简单图案,通体无雕饰。明清两代的式样无大差别,唯明代两扶手端有在云头上雕花的,匿有的背板上端突出圈外,向后微卷,是比较特殊的样子。这种椅子宜于在厅堂中方桌两边成对陈设,或夹较大的方几分两列陈设,或作八字形不靠墙陈设。圈椅造型朴素端庄,靠背和座面也很舒适,可作为制造新家具的参考。
圈椅与交椅椅圈完全相同,交椅以其下面特点而命名,器椅则以其面上特点而命名。严格说来,交椅应属圈椅的一种,但由于器椅的出现晚于一般交椅,故列于后。器椅是由交椅演变而来。交椅的椅圈白搭脑部位伸向两侧,然后又向前顺势而下,尽端形成扶手。人在就坐时,两手、两肘、两臂一并得到支撑,很舒适,故颇受人喜爱,所以逐渐发展为专在室内使用的坐椅。由于在室内陈设相对稳定,无须使用交叉腿,故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一般椅子的座面无大区别,只是椅的上部仍保留交椅的形式。在厅堂陈设及使用中大多成对,单独使用的不多见圈椅的椅圈多用弧形圆材攒接,搭脑处稍粗,白搭脑向两端渐次收细。为与椅圈形成和谐的效应,这类椅子下部腿足和面上立柱采用光素圆材,只在正面牙板正中和背板正中点缀一组浮浅简单的花纹。
明代晚期,又出现一种坐面以下采用鼓腿彭牙带托泥的圈椅。尽管造型富于变化,然而四根立柱并非与腿足一木联作,而系另安,这样势必影响椅圈的牢固性。明代圈椅的椅式极受世人推重,论等级高于其他椅式圈椅在明代还有"太师椅"的别称。"太师椅"这个名称最初始于南宋初年,是从秦桧时兴起的,也是中国唯一一种以官衔命名的家具。太师椅在宋代是交椅中的一种。据史书记载,宋代有个叫吴渊的京官为奉承当时任太师的大奸臣秦桧,出主意在秦的交椅后背上加了一个木制荷叶形托首,时称"太师样"。此后仿效者颇多,遂名"太师椅"。
明代,这种交椅被美观大方的圈椅所取代,又将圈椅称为"太师椅"。至清代又将所有的扶手椅都称为"太师椅"。这显然是不妥的,况且清代并无"太师"之官名。因此,明代称圈椅为太师椅,是对圈椅的又一美称,清代将所有的扶手椅称为太师椅,则是民间的俗称而已。此外还有轿椅,和圈椅的制作一样。唯座面离地很矮,是为了加上底盘,穿上轿杆,抬起来行走的,但也有摆在内室的。靠背后仰角度较大,座心软,可以单独放在床前或其他角落。
太师椅和床式椅的形式相似而尺寸较小,并且是成对的。椅背基本是三屏风式,有两扶手,椅面多为方形,也有抹角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多数是清代制作,而精品多是康熙至乾隆时期的。乾隆年间所制尤精,取材包括紫檀、花梨、乌木、鸡翅、红木、桦木、椭木、棕竹等。有些式样特殊,花纹新颖,并向铜器、玉器、织绣等方面吸取材料,加以创造,使它适合于坐具的格局,花纹刀法圆熟,磨工光润。还有镶瓷、镶玉、篯珐琅和篯另一种木雕花以及黑漆描金等作法,都是乾隆年间的特色。这种椅子有和方桌成一套的,有和匡床、茶几成一堂的,式样花纹都彼此照应。以靠素墙衬托最佳,若靠装饰性很强的隔扇,即不大相宜。
明代古典家具玫瑰椅
宋代名画中时有所见,实际上是南官帽椅的一种。明代这种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它的椅背通常低于其他各式椅子,和扶手的高度相差无几。背靠窗台平设数椅不至高出窗台,配合桌案陈设时不高过桌面。在架几案或条案前紧靠着一套桌椅时,也以玫瑰式椅为最相当。由于这些特点,使并不十分适用的玫瑰椅深受人们喜爱。明代玫瑰式椅多圆足,清代有方足而圆棱者,椅背和扶手为三朵祥云组成。玫瑰椅多用花梨木或鸡翅木制作,一般不用紫檀或红木。玫瑰椅的名称在北京匠师们的口语中流传较广,南方无此名,而称其为"文椅"。玫瑰椅的名称目前还未见古书记载,只存《鲁班经》一书中有"瑰子式椅"的条目。
以上就是中木商网陈昌文关于明代古典家具收藏之“重器”——跳不过去的各种“椅子”的分享,相信大家都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