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时期的交椅,主要是指在明代制作的交椅。交杌加上靠背就是交椅,有直后背和圆后背两种。直后背交椅的靠背和灯挂椅相似,圆后背交椅的靠背和圈椅相似,宋代称为“栲栳样”,这一般都是采用金属饰件加固连接部位。交椅由交杌演变而来,交椅的构造比交杌复杂,其构成的部件也有增加,主要有 “椅圈”、“靠背板”、“椅面”、“椅足”、“角牙”、“踏床”等。为方便理解交椅的形制和结构,下面中木商网陈昌文对圆后背交椅的各部件进行介绍。
“椅圈”又称“月牙扶手”,是指搭脑两侧向前下方延伸并与扶手融合成独具特色的圆弧形,一般由三接或五接构成。靠着圆弧形的椅圈,双手自然搭在扶手上,可让背部与手同时得到放松。因此,椅圈的设计不仅具有美观的作用,而且还有非常强的使用功能。椅圈的连接采用楔钉榫。楔钉榫是连接古典家具中弧形材料常用的榫卯结构,例如交椅、圈椅的扶手,它把弧形材料截割用上下两片出榫嵌接,再在中部插入平行四边形的楔钉,能使连接材上下、左右不错移和紧密接合。
“靠背板”,略成“S”形,能与人体后背贴合,供靠背休息,所以称为“靠背板”。 “椅圈”、“靠背板”的设计,说明古代家具制作时,已经考虑到人体工程学,并且运用于家具的形体设计上。
“椅面”,交椅椅面的构造与交杌的杌面相同,一般由横材与藤芯软屉构成。“角牙”,是指家具在横材与竖材的连接处为了加固和装饰所需,便在交角部位安装各种样式的角花板,形成三角形或带转角的部件。“椅足”,交椅的腿足,可两两相交并可以折叠。“踏床”,又称“脚踏”,是由设在正面两椅足之间的面板以及面板下的牙子构成。踏床面板上常有金属装饰件。面板两端有探出的圆轴,可插入足端的卯眼中,这样踏床就可以折起来。
交椅在明代经过发展和完善,形成了闻名世界的明式家具,在世界的家具历史长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交椅在中华民族完成入座方式的转变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红木交椅主要由:黄花梨,小叶紫檀,老挝大红酸枝,缅甸花梨,金丝楠木等材料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