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架,又称“多宝格”、“什锦格”,在古代是专门用来陈放古董的木质家具。
「博古」在《辞海》中的解释为“通晓古事古物”,即“博古通今”之意。 作为陈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古董的架子,取名为博古架倒也贴切。
博古架发明于北宋,最初是安放在宫廷、衙门等地方。明清时期,开始进行大户人家的客厅、书房、女子闺房等地方。
《博古幽思》中,垂目沉思的仕女身侧环是陈设各种器物的博古架,架上摆放着如"仿汝窑"瓷洗、"郎窑红釉"僧帽壶、青铜觚、玉插屏等名贵器物,皇家富贵气派与女子闺中情趣因这博古架的出现而完美结合。
据文献记载,博古架的前身就是书架。
《仕女簪花图》中的书架就是与博古架极为相似的种类。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博古架没有背板,属“亮格”,而亮格下面会设置几个柜子,兼具收藏和陈设的作用。所以一般而言,博古架的形制会略长略宽于书架,倚墙而立。
传统博古架材质就是木材,以红木为佳。
一般说来,明清制博古架中最优材质为黄花梨或紫檀,前者淡雅秀丽,木纹明显;后者色泽沉穆,有雍容气。
此两种材质的存世博古架在拍卖场上均是价格不菲的热门物件。
紫檀明式博古架成对
尺寸:98×38×196cm ×2
成交价:RMB 1,265,000
清·海南黄花梨博古架成对
尺寸:106×32.5×96cm ×2
成交价:RMB 11,088,000
除黄花梨和紫檀之外,红酸枝属于最受文人偏爱的材质。以其制成的博古架色泽沉吟、含蓄若斯,纹理清晰、质感光华。
除了原本自带的木纹外,匠师们还会为其增加一定的木雕作为装饰。雕饰的内容往往决定了作品最后的气质,如此套博古架所雕即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与其简练清雅的构造形成呼应。
博古架除了陈列古董或者工艺品功能以外,另一主要作用就是分隔空间。
中国古宅皆有照壁,在风水学上起导气的作用,即防止气直冲厅堂或卧室,以保太平。
博古架可以看作为室内照壁,它能在视觉上做到一定的遮蔽,陈设物品的同时能够保证主人的隐私性,营造出隔而不断的半开放式空间效果。因此如今许多人除书房以外,还会在玄关处陈设博古架来增强生活空间感。
博古架既是文人雅具,也是风水之器,
蕴含其中的风雅气韵让生活成为艺术。
它用最简单的线条,演绎着最独特的美学。
现代的灵动和古韵的典雅在其中得以融合。
于无声中容纳历史
在一隅处摆放岁月
如此,便是博古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