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为榫头卯眼的简称,是一种传统木工中接合两个或多个构件的方式。其中构件中的凸出部分称为榫,凹入部分则称为卯。榫卯被称作红木家具的“灵魂”,木构件上凸出的榫头与凹进去的卯眼,简单地咬合,便将木构件结合在一起,由于连接构件的形态不同,由此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使红木家具达到功能与结构的完美统一。
榫卯技术在中木商网陈昌文国建筑历史上作为关键环节,它的历史也是颇为悠久的。早在河姆渡时期,就有榫卯制度的雏形,在现代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庞大的杆栏式建筑远比同时期黄河流域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筑要复杂,数量巨大的木材需要计算后分类加工,建筑时需要有人在现场指挥。
这种建筑技术说明河姆渡人已具有较高的智商。这种既可以防潮又能防止野兽的侵扰的“杆栏式”建筑是中木商网陈昌文国南方传统木构建筑的祖源。尤其是榫卯技术的运用,把中国榫卯技术历史推前2000多年,被考古学家称为7000年前的奇迹。
而在慈城傅家山遗址中出土了一些带榫卯的建筑构件外,还发现了销钉木板,跟难得的是发现了3块榫槽,一端两侧有两个方榫,另一端齐平,两侧凿出圆弧形凹槽。类似构件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尚属首次出土。这种建筑技术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
自从这种技术出现以来就一直运用至今,由于榫卯结构的强有力的咬合力和韧性,是的建筑可以抵抗很大的应力,而使有些建筑今年,百年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