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古典家具的泰斗王世襄为太仓璜泾的木匠陈振才题了“艺承蒯蔡”四个字,上世纪70年代,北京故宫在修复时,有关方面曾派人找到了璜泾的红木雕刻师王凤现,不久前有上海客商在璜泾订制了一套价值1000多万元的黄花梨家具。
“天下木匠看苏州,苏州木匠出太仓,太仓木匠在璜泾。”这是流传在璜泾镇红木雕刻匠人中间的一句话。据许多研究古典木器的收藏家发现,明清皇宫内的家具等木器都与太仓民间的家具有相似之处,尤其在家具的造型、线条、比例等方面都相仿,只是用料不同而已。宫廷内用的是黄花梨、紫檀等上等料,而在太仓民间的家具用的是独具江南特色的榉木料。当年为朝廷做工的都是苏作木工,而这些在京城做工的苏作木工都是太仓木工,他们大多又都来自璜泾。
木雕工艺代代相传,璜泾木艺弟子遍布苏州
“我们璜泾的木雕在历史上就非常出名,可以说璜泾是名副其实的雕刻之乡。”璜泾镇永平红木家具厂老板胡永平告诉记者,璜泾镇的红木雕刻自成一派,以雕工细腻、技法精湛而著称,就拿雕龙来说,不但与隔江的海门大为不同,就是与相邻的常熟东张也有很大区别,虽然东张的很多雕刻师都是在璜泾学的艺。
据从事红木家具和工艺品制作的陈振才先生介绍,璜泾镇当代比较出名的雕刻大师就是已经故去的王凤现先生。王凤现老先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非常出名,太仓、常熟从事木艺雕刻的匠人基本上都是他的徒弟,可以说他的弟子遍布苏州。1978年,北京故宫在修复时,有关方面曾派人找到了王凤现老先生,但是老先生由于健康原因没有去成。
王凤现的徒弟陈建平16岁开始学艺,深得师傅真传:“我跟着师傅学艺的时候,师傅带的徒弟不计其数,当初有常熟半个县的雕刻师都是我师傅教出来的说法。”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木雕能在璜泾镇代代相传并得以发扬光大,与璜泾古镇的历史不无关系。
璜泾古镇是宋太宗赵炅后人所建,经过宋元的发展,到元末明初,璜泾已经成为商贾云集的富庶之地。很多人家有了钱后开始置办家具,于是木工和雕刻工艺当时在璜泾得到很好的发扬。
王世襄为陈振才题字,希望发扬传统工艺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研究古典家具的泰斗人物王世襄,会见了国内一批手艺顶尖的木匠师傅,陈振才便是其中一位,他说:“当初王老先生名气很大,很多人想见都见不到,他非常关心古典家具制作工艺的传承,就主动召集了我们,并为我们题了字,鼓励我们这些人把传统工艺加以发扬光大。”陈振才向记者展示了王世襄和他的合影以及题字,题字是“艺承蒯蔡”,并落款:“香山蒯祥阳湖蔡信皆明代名木工。辛已五月书赠木匠陈先生,畅安王世襄寄自北京。”

- 亚联机械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两成
0评论2025-07-15

- 绥芬河进口木材储备监管基地主体工程封顶
0评论2025-06-20

- 山西长子县木材加工厂铺就乡村振兴特色路
0评论2025-06-19

- 贵港港南区27家木材加工企业被集体约谈
0评论2025-06-18

- 阿尔及利亚年产5万m3刨花板薄板生产线成功调试
0评论2025-06-13

- 贺州八步区林业产业升级跑出 “加速度”
0评论2025-06-12

- 兰山传统制造业技改:智能绿色双驱动提效
0评论2025-06-11

- 贺州市木材加工“卡脖子”难题迎来破局
0评论2025-06-06

- 田林县考察团赴江西赣州解锁木材深加工发展密码
0评论2025-06-05

- 沛县年产家居生态板基材10万立方米10月投产
0评论2025-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