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超1086亿,5月15日,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立项、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编制并发布的信息显示, 4月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为113.70,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1086.51亿元,同比微跌,但整体延续传统季节性消费热度。
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4月销售额环比下跌15.14%,同比下跌2.52%。1-4月累计销售额为4462.90亿元,同比上涨5.19%。中国建材流通协会称,全国建材家居市场4月营销节奏有所放缓,但随着国内多地新一轮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部署,在政策推动及传统市场旺季叠加影响下,建材家居消费需求仍在释放中。
4月BHI较上月回落,但整体仍位于同期高位,家居家装行业延续传统季节性消费热度。从BHI各分指数情况来看,尽管有关税的干扰,但4月“经理人信心指数”这一先行指数值为170.63,环比上涨8.94点,且其绝对值为61.85(高于50看好后市、低于50看弱后市),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短期内市场预期仍然乐观。中国建材流通协会称,这反映了行业对“以旧换新”政策红利的持续期待。特别是4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及时向地方追加下达今年第二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继续大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信心。
该月“人气指数”为159.38,环比下跌24.02点,同比下跌3.90点,为环比降幅最 高的分指数。中国建材流通协会称,这折射出行业当前面临的多重压力:线上渠道分流加剧实体卖场集客难度,当前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叠加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协会认为,建材家居企业若想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真正的内生动力,需快速进行创新驱动的转型,构建“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推荐阅读:
根据搜索结果,2024年至2025年初,中国建材家居卖场行业面临复杂的环境,既有挑战也有转型机遇。以下是综合多篇报道的关键信息总结:
一、行业现状与挑战
1. 市场整体承压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累计销售额为14908.26亿元,同比下跌3.85%,主要受房地产市场调整、有效需求不足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影响。
头部企业如红星美凯龙、居然智家(原居然之家)等均出现营收和利润下滑,红星美凯龙2024年预计净亏损达23.327.3亿元,并关闭多家自营及委管商场。
2. 闭店潮与行业整合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024年红星美凯龙关闭28家商场,居然智家关闭14家加盟卖场,地方性龙头如广州马会家居等也退出市场。
行业集中度提升,居然之家和红星美凯龙合计占据约23.5%的市场份额,中小卖场面临更大压力。
3. 消费需求变化
消费者需求转向个性化、整家化和智能化,传统大卖场模式难以满足需求,需通过场景化体验提升吸引力。
二、转型策略与创新方向
1. 多元化业态融合
商超化:引入餐饮、文化娱乐、社区服务等高频消费业态,如红星美凯龙拓展汽车、餐饮,居然智家打造智能家居体验中心。
专业化与场景化:聚焦整家定制、智能家居体验,例如富森美与天猫精灵合作推动智能家居升级,西安大明宫引入睡眠博物馆。
2. 线上线下融合
通过直播、社交媒体导流,调整租金模式(如零租金联营)赋能商户。富森美推出抖音同城获客训练营,居然智家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3. 轻资产与小店模式
传统大店向社区店转型,如宜家、尚品宅配加速布局社区店,以贴近消费者需求。
三、政策与市场复苏信号
1. 以旧换新政策拉动
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加码,叠加元旦、春节促销,1月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同比上涨3.09%,BHI指数环比微涨,经理人信心指数显著提升。
2. 绿色与智能化趋势
政策鼓励绿色建材和智能家居发展,企业加速研发环保、智能产品,如智能安防、节能门窗等,契合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四、未来展望
1. 存量市场与改善型需求
房地产进入存量时代,改善型需求(如绿色、康养、智能家居)成为增长点,推动行业从“新房驱动”转向“存量焕新”。
2. 国际化与风险应对
部分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但需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3. 技术驱动与新零售
数字化转型(如大数据分析、即时零售)和全渠道生态构建将成为竞争关键,例如苏宁与美团合作推出“2小时即送即装”服务。
总结
建材家居卖场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头部企业通过业态创新、政策红利和技术赋能寻求突破,而中小卖场需在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未来,行业将围绕绿色智能、线上线下融合及社区化服务展开新一轮增长,但需警惕市场变化速度与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