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前,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入到临颍的移民,分布在全县64个村庄,他们在这里耕田建舍,繁衍生息。移民后裔并没有淹没在历史洪流中,而是随着岁月的沉淀,形象也越发的清晰。二十世纪末,其有一个叫长枪王的村庄,异军突起,大力发展木材加工,擎起木业发展大旗,带动一方群众走向富裕道路。
据《长枪王村史》和《长枪王王氏宗谱》记载,明洪武22年(公元1390年),皇帝发布移民告示,山西省洪洞县王姓兄弟携家眷带祖传红缨枪迁入临颍。先在临颍县巨陵乡东济周村(缨王村前身)定居,后因分居,兄带红缨枪杆来到城西南(杜曲镇)八公里处,颍河故道西岸建村,故取名长枪王村;老二携眷到临颍城西北(繁城镇)12.5公里处安营定居,繁衍后代,故取名营王村;因枪红缨留在弟弟处,东济周村后改名英王村。三村后代和睦相处,习文弄武,来往频繁,情意浓厚。三村家谱均为“寅甲奎奇、玉文志守。 敬宗维则,天西五福。崇本继善、道明德立”。
长枪王村以王姓居多,还有李代蔡陈贾、朱耿邓刘韩等姓。大家扶正祛邪、尊师重教、尊老爱幼,世世代代和睦相处。因种种原因王姓后裔,先后迁于大郭乡孙庄村、台陈镇邢庄村、郾城县裴城镇夸王村。
长枪王村于清初筑寨,有南北大寨门,寨门上方有寨门楼,寨墙外围大蓝砖包砌,寨墙上边用蓝砖砌成寨墙垛,雄伟壮观,像是一座雄伟的城堡。北门楼有石匾,书有“长枪王”字样。村南门里建有二郎庙一座,村东南有灵奶奶庙,后改为灵庙学校。农历正月十三有庙会,大戏三台,十分热闹。
杜曲镇颍河故道两岸村庄多、人口多,人均土地少,是竹木柳荆铁加工的传统手工业集聚地。人们为了生存,繁衍后代,不少村庄都从事着各种手工业生产。比如,木业、铁业、竹业、柳编、荆编等传统手工工艺,远销周边省市。长枪王的木业生产首当其冲,从事木业生产的户数多,人员多、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善,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木业加工也发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手工制作发展到简单的小型机械化生产,再到现在的大型机械自动化作业;从饮食用的勺子、瓢到建房用的木板,造纸业、玻璃业使用的包装箱板等,木材加工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
一业兴带动百业兴,长枪王村的木材加工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庄发展木业加工企业、商户1100多家,在木业信息网上登记注册的临颍木业企业达88家,是除林区之外全国比较大原木交易集散地和板材加工地,年加工板材突破450万立方,销售收入近百亿元,初步形成集原木交易、板材加工、家具制造、木雕艺术于一体的产业体系,被称为“中原木业之都”。并带动饮食、运输等行业蓬勃发展,走上共同富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