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連搭頂兩個或兩個以上屋頂相連成為一個屋頂,每個屋頂之間是連在一起的。這樣的屋頂形式,可以在建築下部形象不變的情況下,使上部屋頂更富有變化,更為生動多姿。另外,也在不提高屋面整體高度的情況下,擴大室內空間。
盝(lù)頂也寫作“錄頂”,是一種較特別的屋頂,屋頂上部為平頂,下部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為橫坡,橫脊數目與坡數相同,橫脊首尾相連,又稱圈脊。盝頂在古代大型宮殿建築中極為少見。
扇面頂顧名思義,就是扇面形狀的屋頂形式,其最大特點就是前後簷線呈弧形,弧線一般是前短後長,即建築的後簷大於前簷。扇面頂的兩端可以做成歇山、懸山、卷棚形式。一般用於形體較小的建築中,會讓建築看起來更為小巧可愛。
廡(wǔ)殿頂又稱四阿頂,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頂,前後兩坡相交處為正脊,左右兩坡有四條垂脊。重簷廡殿頂莊重雄偉,是古建築屋頂的最高等級,多用於皇宮或寺觀的主殿,如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曲阜孔廟大成殿等。單簷廡殿頂多用於禮儀盛典及宗教建築的偏殿或閘堂等處,以示莊嚴肅穆,如北京天壇中的祈年門、皇幹殿及齋宮、華嚴寺大熊寶殿等。
十字歇山頂中國古建築屋頂千變萬化,瑰麗多姿,不同的屋頂相互組合、穿插,又會形成不同的屋頂形式。十字脊背頂兩個歇山頂呈十字相交而成。目前留存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十字脊建築是北京故宮的角樓。
硬山頂有五脊二坡,屋頂與山牆齊平。硬山頂出現較晚,在宋《營造法式》中並未有記載,只在明清以後出現在中木商网陈昌文國南北方住宅建築中。因其等級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築及大型寺廟建築中,沒有硬山頂的存在,多用於附屬建築及民間建築。
歇山頂又稱九脊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前後兩坡為正坡,左右兩坡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區域為山花。重簷歇山頂等級僅次於重簷廡殿頂,多用於規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宮的保和殿、太和門、天安門、鐘樓、鼓樓等。一般的歇山頂應用非常廣泛,但凡宮中其他諸建築,以及祠廟壇社、寺觀衙署等官家、公眾殿堂等都襲用歇山屋頂。
懸山頂又稱挑山頂,有五脊二坡。屋頂伸出山牆之外,並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牆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來。懸山頂四面出簷,也是兩面坡屋頂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國重要的古建築中不被應用。
勾連搭頂兩個或兩個以上屋頂相連成為一個屋頂,每個屋頂之間是連在一起的。這樣的屋頂形式,可以在建築下部形象不變的情況下,使上部屋頂更富有變化,更為生動多姿。另外,也在不提高屋面整體高度的情況下,擴大室內空間。
棋盤心屋面頂是將屋面的中間部分做成灰背或石板瓦形式,這一部分所占屋面面積相對比鋪瓦面積大,並且位置略為偏下。因為這樣的屋面整個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個的棋盤,所以得名“棋盤心”。
盝頂灰背頂在中心平頂部分使用灰背做法,與四面鋪瓦的屋面形成一種對比,讓建築的形式更富有變化,更有趣味。
圓角攢尖頂無正脊,只有垂脊,只應用於面積不大的樓、閣、樓、塔等,平面多為正多邊形及圓形,頂部有寶頂。根據脊數多少,分三角攢尖頂、四角攢尖頂、六角攢尖頂、八角攢尖頂……此外,還有圓角攢尖頂,也就是無垂脊。攢尖頂多作為景點或景觀建築,如頤和園的郭如亭、麗江黑龍潭公園等。在殿堂等較重要的建築或等級較高的建築中,極少使用攢尖頂,而故宮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壇內的祈年殿等卻使用的是攢尖頂。攢尖頂有單簷、重簷之分。
萬字頂“萬”即為“卍”,代表萬事如意、萬壽如疆。因其吉祥意義,常被應用於建築平面或屋頂。
盔頂顧名思義,就是屋頂像頭盔一樣屋頂形式。盔頂的頂和脊的上面大部分為凸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翹起,就像是頭盔的下沿。頂部中心有一個寶頂。岳陽樓使用的就是盔頂。
卷棚頂又稱元寶脊,屋面雙坡相交處無明顯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多用於園林建築中,如頤和園中的諧趣園,屋頂的形式全部為卷棚頂。在宮殿建築中,太監、傭人等居住的邊房,多為此頂。
穹窿頂又稱圓頂,一般從外觀來看屋頂為球形或多邊形。如伊斯蘭教清真寺中的天房。室內頂部呈半圓形,就可以叫做“穹窿頂”。此外,蒙古族的蒙古包等圓頂的民居,也可以歸為穹窿頂建築一類。
圓劵頂又稱“拱頂”。是一種用磚或土坯砌築的半圓形的拱頂房屋,或是兩間,或是三間,或是數間相連,在中木商网陈昌文國山西一帶出現。外形圓潤優美而又給人完整與統一之感。
單坡頂就是只有一面坡的屋頂。單片屋頂一般都用在不太重要的建築或是附屬性的建築上。多出現在陝西等地的農村,是現今較富有特色的一種民居形式。
卷棚懸山頂卷棚式屋頂可處理成硬山、懸山、歇山等形式,從而產生出卷棚硬山式、卷棚懸山式、卷棚歇山式等多種新的屋頂形式。
灰背頂屋頂表面不用瓦覆蓋,僅憑灰背密實的面層防雨防漏。大多用於平頂或囤頂建築,但也可以用在起脊建築上。不過,在起脊建築上使用灰頂,大多只是局部使用。灰背頂屬於一種民間建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