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了《中国古典家具》杂志总编邓雪松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把收藏红木家具分为六个境界写的非常好,细细想来,颇觉有理 ,特地转载已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境界 ,刚开始接触的红木爱好者们并不了解红木家具,甚至处于茫然的状态。站在一个完全外行的角度,看着种类繁多、材质各异的红木家具,不知道哪种更适合自己,而这种带着文艺的收藏,却又能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这个时期的爱好者购买的目的就是为了拥有或者投资,享受这种占有的快乐。这个级别的人前几年比较多,一下手就是一大批,甚至去一个卖场将黄花梨家具全部扫光,这种行为名为收藏,实为扫货。这个境界还只能说是对红木家具感兴趣的初学者。
第二个境界 ,当接触过一段时间的红木家具之后,人们对其也多了几分了解。在货比三家的选购过程、零距离的使用以及对红木家具历史文化的“补习”下,人们对红木市场、以及红木家具市场的行情掌故都略知一二。
譬如:红木市场的缅花多少钱;哪里的花梨木最香;一件明式风格的花几是模仿哪件旧藏的家具……这些趣闻轶事都能被当做一个个“八卦”,流传在红木爱好者的圈子里。恭喜,你已经“入门”了。
第三个境界 ,当人们了解红木家具市场的行情掌故之后,就会对忍不住提高对红木家具的质量要求,于是就慢慢学会了辨器识物。当然,到了这个境界,就已经是资深玩家或专家的级别了。
红木家具的器型风格多沿袭传统家具,因此还需要对于传统家具的相关文化知识做个系统的了解和研究,例如榫卯结构、纹饰名称、材质辨别、风格流派等等都比较熟悉。如今围绕辨器识物的论文和话题以及争论都很多,而进一步往下深入探讨的很少。
第四个境界,即审美感悟。从家具的制作流程、工艺技法等等有关器物知识和制作这些“技”的程度,提升到对造型比例的审美感受,类似于“道”的级别,进入艺术欣赏的范畴。有些师傅做了一辈子家具,工艺技术上毫无问题,能够做到尽善尽美,但是没法自己设计一款家具出来,就是受制于"技术"的范围,无法进入“艺术”的领域,这个比较残酷,但也是事实。
家具的审美欣赏,不仅让文化底蕴相对薄弱的工匠师傅面临阻碍,也使得一些文化积累深厚的专家学者和名人同样无法入门。审美眼光不是花高价可以买到的,也不是高学历文凭就可以证实的。懂了,一眼看过去就全知道,不需要思索推理和反复论证。不懂,讲了千百遍同样没法领悟和了会于心,这一点和参禅悟道有些相似。
第五个境界 ,再进一步就是怡情修身,即从家具的审美欣赏层次,提升到情操的陶冶和德行的修炼。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形式,蕴含的儒家、道家、禅理文化内涵,像一面镜子,让收藏者反躬自省,修身修德、澄虑静心。中国明代的文人雅士,明式家具的设计者,通过苏州园林、家具制作等都反映和寄托了自身的情怀理想,他们是这个级别的先贤和主体。
在家具收藏的圈子里面,达到前几个程度的都有,但是到这个程度的不多。例如有的圈内行家,谈起家具和文化,谦谦君子,言谈高深,见解独到,令人钦服。让人感慨的是,能够做到怡情修身的人确实不多,毕竟人在现实中,受到各种利益的牵制,难以再登高一步,超越自己。
第六个境界 ,万物皆有灵性,而红木家具更容易富有灵性。红木家具收藏最高的境界是品器悟道,就是在器物制作技法、造型审美欣赏、自中木商网陈昌文修养提高之外,更上一层楼,摆脱“器”的阻碍与“人”的执着,使思想认识提升到通达无碍的程度,彻底了悟艺术与人生。
想要达到这种境界可不容易。明清时期制作精良且保存良好的红木家具,在岁月的洗涤下似乎有了灵魂,在细细欣赏的时候,仿佛能从中看到它历经的时光。这种经历特殊时代的家具,才能够“品器悟道”。而如今想达到这样效果的红木家具却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