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成材因生长环境而异,少则数百年,多则上千年。打个比喻来说,你祖宗的十代、八代、甚至有可能是十八代种了一颗黄花梨,到了现在才能取材制作家具,你说贵不贵?再打个形象的比喻,树龄达十年的黄花梨,不过手臂般粗壮,可用的心材也不过是拇指般大小而已。
木中之王——海南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木坚油重味香,纹理变化丰富,以其制成家具不但美观华丽,且耐腐耐蚀,如果没有遇上地震海啸这些天灾人祸,或者人为的破坏,它将存世千年不毁。
海南是古时犯人流放之地,犯人要活下来,必须得开垦,要开垦就必须有生产工具,以黄花梨制成的犁、耙、牛轭等农具,因为耐用,开始崭露头角。到了唐朝,经济空前繁荣,那些非富即贵在饱暖之余,有更多的闲情逸致把玩一些东西,于是黄花梨以贡品的形式由山野登上大雅之堂,由于皇室对黄花梨情有独钟,达官贵族亦是争相竞夺,终于使得黄花梨名传天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木秀于世,人必毁之。于是,大唐的某年,黄花梨真正领教了人心的可怕之处,大量的黄花梨被过度的砍伐运往京城,黄花梨甲和黄花梨乙前天还在山野讨论西北风好喝还是东南风好喝,一觉醒来后发现已然身处长安,且长安的风,好冷。
认命吧:象以齿焚身,蚌以珠剖体。
从此,黄花梨就多灾多难。说来可笑,山中的黄花梨在后来之所以得以苟延残喘,是在战乱期间,人们自顾不瑕,饱暖都成问题,还有什么心思放在家具上?海南黄花梨最后一次大规模亮相,是在1964年的春天,几十立方米的黄花梨被运往京城,那是野生黄花梨最后的香火,往后,只剩下人工种植的黄花梨。
而人工种植的黄花梨没有几百年成不了材,于是精明的家具商到海南采购时,连旧的门窗料、家具料都几乎收尽了,现在流通于市面的黄花梨原料粗不过手臂,大都是一些只能车成珠子的筷子料。自本人在广西凭祥从事红木业以来,见过的黄花梨家具(海南黄花梨,非是越南黄花梨)已经不在市面流通,只在于收藏家或富豪之间流通,也正因为物以稀为贵,以黄金换木头听起来虽然离谱,却真真实实的发生在黄花梨身上了。
家师从业将近二十年,经他开料做的草花梨、酸枝已经数不清,唯独黄花梨,他只做过两套。并非是他手艺不精,而是黄花梨的大料难找,曾有奸商请求家师帮做一套黄花梨贴皮沙发,单是工价就开出了十万。但家师拒绝了,他不赚这种钱,在他看来,祖传下来的镶嵌技艺,不能发扬光大也就算了,但万万不能用来造假。
家师也曾自中木商网陈昌文告诫:黄花梨的单,留点市场给后人,不要做绝了。
何为匠工?这就是了。关于家师,中木商网陈昌文曾以木中君的笔名写过一篇《红木家具那些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到。
海深千里,深不过人心之贪;壁高千仞,高不过人心之欲。
人心之贪欲,无穷无尽。
自从人类主宰地球以后,很多的物种都消失不见了。因为,我们一直在索取,且我们对美好的东西的占有欲及破坏力特别大,忽略了可持续发展,此为黄花梨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