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红木产品是否可以升值或者保值,可从材质大小和工艺两个方面判断。
首先,中国人根据木材的大小体积对木材有个判断,大的木头叫“栋梁之才”,中国人也经常用在人名中。比如叫“国栋”、“国梁”的人到处都有,这是把“栋梁之才“的美好寓意借用到人的身上。其次,比栋梁之才小一级的叫“器具”,用木料打造家具成为器具,做桌子柜子,能为人所用,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受教育,经常说这孩子能不能成器全凭老师教育了。再次,比器具再小的叫“物件”,比如摆在家具上的叫摆件,拿在手里的叫把件,挂在胸前的叫挂件。比物件再小的就是“不成才”、“不成器”、“摆不上台面”的就是烧火的“劈柴”。
再说工艺,中国人常说“朽木不可雕”,说的是如果木质太差不但影响雕刻的质量而且白费功夫。但是有些在好木头上雕刻的作品反而没有原木值钱,这又是为什么呢?举个面粉比面包贵的例子。如果把面粉蒸成馒头肯定应该比面粉贵,如果做成面包肯定比馒头贵,如果做成蛋糕肯定比面包贵。但是如果馒头用碱用大了、面包烤糊了、蛋糕做苦了,就不值钱了,叫糟践粮食,还不如留着面粉呢。木雕制品也有这样的情况,好好的材料给刻成丑八怪了,这叫糟践材料,还不如留着料干别的用。 同理可证,盖房子盖的再大,使用的木料再好,如果不结实那就是白费功夫。做家具尽管使用了贵重的红木,但如果粗制滥造,不符合型、艺、材、韵的规范,一样会是次品。
了解了上述两个条件,有助于您判断木制品的真正价值。如果您还难以判断就在购买的时候考虑一下,我喜欢的这件物品将来儿子会不会扔,孙子会不会扔,然后再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