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安福县明月山国有林场猴仔形山场,笔直的陈山红心杉沿着山势整齐排列,长势旺盛,树形挺拔修长。这是1999年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营造的1500亩人工林,定点选育良种壮苗、严格监管检查验收、专账专付封闭式资金运行、国内外专家定期技术支撑,一系列严谨科学的管理,让这片红心杉成为国际贷款项目集约经营的范例。
2013年,国家启动实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猴仔形山场这1500亩世行贷款项目林划入首批国家储备林,在继续发挥其生态、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增添了培育储备大径材的使命。像猴仔形这样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林,正是木材储备融合发展的新阵地。
1985年,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落地中国。这是我国林业首个国际金融组织大型建设项目。随后,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欧洲投资银行贷款项目、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相继在我国实施,成为促进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2013年,我国启动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示范项目,着手划定国家储备林,从长远角度、战略高度谋划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正处于成熟期、管理严格、长势旺盛的国际贷款项目林,自然成为木材战略储备的经验来源和资源基础。
“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能有效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这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帮助成员国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减轻贫困和保护环境目标一致,是今后我国林业与国际金融组织项目合作的主导方向。”国家林业局速丰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造林比较直接的好处是资金支持。去年底,经过反复沟通和多方争取,欧投行气候变化框架结余贷款1.5亿欧元比较终同意全部用于林业项目。连同之前林业框架贷款2.5亿欧元,欧投行林业贷款总规模达到4亿欧元,成为范围比较广、规模比较大、安排项目比较多、与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结合比较紧密的国际贷款项目。新争取的全球环境基金赠款800万美元,也用于支持河南、福建、广西和海南4省区开展国家储备林试点。
据统计,仅2013年,7个国家储备林试点省木材基地利用国际金融贷款投资3.27亿元,建设面积24384公顷。今后几年,木材基地建设可以利用的世行、亚行及其他国际组织项目资金达12.5亿元,可以建成木材基地近13万公顷,其中长周期珍贵用材林1.7万公顷。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具有准公共财政资金性质。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发展国家储备林,既尊重了贷款人的市场主体地位,又较好地体现了政府对国家储备项目的鼓励和扶持作用,在支持珍稀大径材建设方面具有商业资本不可比拟的优势。”国家林业局速丰办主任闫振说。
除了显而易见的资金支持,先进的理念、技术、管理以及对人才的培养优势同样不容小觑。像起源于林业发达国家的森林认证、林业碳汇以及报账制等做法,都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这也是从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伊始,国家林业局党组就从大局和战略高度推动基地建设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经验深度融合,并让管理利用外资比较有经验、实施外资项目比较多的局速丰办负责基地建设的原因所在。
推动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经验深度融合,国家林业局提出坚持“以内领外,以外促内,为我所用,用我所需”的原则,要求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突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的战略意图,增强支持国家储备林建设的主动性和服务能力,发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资金、技术、政策和管理优势,把项目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放在珍稀大径级用材林建设上,推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与国家储备林建设相互融合,同向而行,同力而为,共同发展。
江西是亚行贷款和欧投行贷款项目比较早实施的省份,在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中借鉴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经验,对项目工程质量各个层次(县、场、工区、实施主体)、各个环节(设计、施工、验收)、各工序(种苗、清山、整地、打穴、表土回填、栽植、抚育、施肥、管护)都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指标与要求,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同样有20多年利用外资发展林业经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中主要借鉴和利用了世行贷款项目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成果:管理上,参照世行贷款项目自下而上的参与式设计的做法,在木材基地建设项目申报过程中由建设单位提出建设规模、建设模式以及树种,使项目建设更具可执行性;借鉴世行项目“先垫付、验收合格后再支付”的造林报账办法,采取了分期拔付的方式,保证了木材基地建设的质量。
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划定国家储备林需要发挥各个方面的优势,鼓励多种主体积极参与,特别是利用国际国内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兼收并蓄。只有这样,才能将木材战略储备项目做大做强,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可采可用的优质木材。无疑,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经验的深度融合,让我们更加有理由有信心期待“远看满眼绿,近看皆良材”的美丽中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