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政策解读专家王宏
从本世纪初位列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到目前备受瞩目的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目的是一致的,就是立足自身满足中国的木材需求,保障国家的木材安全。
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是前者的升级版、精华版。
“经济全球化、国民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森林可持续经营共识,要求速丰林建设适时调整政策和生产力布局。”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政策解读专家、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王宏说。
速丰林工程需要创新探索
据悉,我国的速丰林相当于国际上通称的工业原料林、集约经营人工林,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南方集体林场基地化杉木造林。80年代后期,根据原国家计委《关于建设一亿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规划的批复》,通过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营造用材林347万公顷,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标准比较高、效益比较好的速丰林。本世纪以来实施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到2010年,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730万公顷,占计划面积的49%。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
王宏说,速丰林工程由此进入新发展定位的探索阶段。
满足木材需求长期得靠自己
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木材短缺问题已影响到国家生态建设、林产业、对外贸易乃至绿色外交进程。从2003年起,国内木材消费每年以大约10%的速度增长。2013年,我国木材原料进口量已占国内总消费量的47%,成为世界比较大的木材原料进口国、第二大木材消费国,引发了北美、俄罗斯、东南亚等限制木材出口的壁垒措施。在全球森林资源每年减少1300万公顷的背景下,我国大量进口木材难以为继。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表明,来自人工林的采伐量在全国木材总采伐量中的比重已达46%并将继续上升,但全国现有用材林中可采面积仅占13%。大径材尤其是珍贵树种大径材主要靠进口解决,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禁止或限制贸易的树木木材已上升到240余种。
买不来,靠不住。王宏说,我国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挖掘潜力,提高木材自给水平。
工程建设需要适应性调整
“经营条件、生产方式和产业格局的变化,要求速丰林建设实施发展战略调整。”王宏说。
按一般标准,速丰林需要在水热条件好、蓄积生长量每年每亩1立方米的高标准林地上培育,但迄今这些地区的宜林荒山几近全部绿化;而我国现有宜林地中,质量好的也仅占10%。这给速丰林工程提出新的命题,如何通过森林经营而不主要靠无林地森林培育,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速丰林目标。我国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但每公顷蓄积量只有52.8立方米,比全国森林平均水平低41%,仅相当于新西兰人工林蓄积水平的1/4。通过抚育、改造,提高现有用材林可采率、高产率,空间足够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森林培育广泛采用单一树种轮伐工业经济方法经营,忽视乡土树种、混交造林、天然更新、复层林、林地永久覆盖等对长期生产力的支撑作用,造成林分稳定性差、抗逆性降低等生态病况,已威胁到速丰林的产出基础。当前国际上工业原料林的发展,已进入应对气候变化、近自然可持续经营的新阶段,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了《负责任的人工林经营指南》。199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等极端天气不断造成人工林损失,这也印证了,提高速丰林生态系统支持功能势在必行。
林业生产方式调整发展,传统速丰林经营丧失经济基础。2003年全国集体林改以来,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代替国有和集体林场成为速丰林建设主体,但劳动力价格上升、农村空壳化使林区造林经营劳力难觅,加上种子、化肥等农资价格上升、林区基础设施差、鼓励政策不到位,速丰林粗放经营模式普遍失去经济可行性。研究表明,除竹、桉、杨等少数超短周期或实施多种经营的速丰林种之外,大部分用材树种传统造林模式的内部收益率处于低值甚至不可行水平。
同时,中国加入WTO参与木材资源全球化分配,欧美市场对林产品贸易原料合法性认证的要求,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互融共赢的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速丰林的发展。
木材储备应成为新的起点
“普遍认为,国内木材供需缺口将长期保持在每年1亿-1.5亿立方米。”王宏说,“木材储备基地建设为速丰林工程提供了新的起点,推进速丰林的可持续经营,可以稳定增加国产木材的有效供给。”
为推进木材安全,王宏提出速丰林工程调整的四点建议:
——强化顶层设计,确保建设投入。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工程将在2015年实施结束,需要明确木材战略储备基地作为速丰林后继工程的政策地位,特别通过政府补助、贷款贴息、森林保险、减免税费和捆绑使用国外资金、国际金融组织林业贷款,确保速丰林建设的长期资金投入来源,明确建设的原则、地域、对象、程序、责任利益关系等业务体系。
——结合储备特点推进管理创新。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是速丰林建设的新实践,与石油、粮食等仓储物资不同,立木物资储备有无设施储存、增值储存、可再生、环境友好等优势,但野外分散储存使储存风险加大,要求提高森林安全经营水平。物资储备涉及对物资实施政府主导的林分认定、优化保存、动用轮换等一体化物流流程,要求建立行业主管部门主管、地方林业部门代管、林场和企业等代储的管理运作机制。
——生态经营提高木材长期可持续产出水平。按照现代生态系统管理、可持续经营理论的要求,探索解决提高我国速丰林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支撑林分长期生物经济生产力的增加。通过落实森林经营方案,实现抚育、采伐、更新等经营措施与收储、保管、动用、轮换的物资管理的协同,强化速丰林生态环评机制的建立和应用,确保储备林木的健康生长和保值增值。
——加强国际合作和企业社会责任。我国木材安全问题的表征在国内,但根源在国外。因此,采取增加国内木材生产的战略措施,应响应保护增加森林资源应对全球变化的议题,在30年来成功使用世界银行资金发展速丰林的基础上,鼓励中资企业海外营造速丰林,推进我国速丰林国际化、产业化进程。同时,应加强宣传,引导健康消费预期和林产企业绿色经营行为,为速丰林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