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品牌宣传 » 木材加工业
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频道列表

一个“玩木头的”如何给CEO上课

2015-04-08 20:42作者:中木商网2930
     3月27日,马云倡议的“湖畔大学”正式开学。开学典礼上,那些CEO学员们用亲手制作的6架木琴,演出了一曲《沧海一声笑》。
    CEO们操练木工活的地方—“M.Y.Lab木艺实验室”迅速走红。记者连约了两次后,终于和它的两个合伙人之一“水杉”接上了头。
    采访的地点就约在他们的工作室。有趣的是,记者到达后发现,面积1500平方米的工作室,竟被安放在一幢高档写字楼的B1层。写字楼里,各种西装革履的人进进出出,但当你走出B1电梯门,突然听到电锯声以及榔头敲敲打打的声音时,恍若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当初找这个地方也找了很久,我们喜欢这种感觉—外面一片都市风景,但当你一打开电梯门,就是我们的世外桃源。”一件简单的灰色帽衫,围着一个咖啡色麻布围裙,瘦瘦高高的“水杉”笑容可掬。
    这是一个阳光质朴的大男孩。
    “M.Y.Lab木艺实验室”合伙人“水杉”:
    一个“玩木头的”如何给CEO上课
    因马云“湖畔大学”而蹿红的创业者其实很文艺
    因木结缘
    “水杉”本名高长钱,浙江温州人,1985年出生。而说起“水杉”这个“花名”,他说:“也没有特别的含义,就是喜欢水杉这种植物,适应性强、生长快。”
    “水杉”研究生毕业于中山大学的平面设计专业,当时家里人都希望他回家考公务员,但毕业后他还是选择待在杭州,在阿里巴巴《天下网商》杂志做起了视觉设计工作。工作的四年半里,他在每天规律地上班下班之余,把玩木头当成了比较大的乐趣。
    在“水杉”办公桌的显眼位置上,摆放着一本著名丹麦家具设计师汉斯·韦格纳的书。“这是我的偶像。家里、办公桌上,我都要放一本他的书,有空就翻翻。”“水杉”腼腆地笑了。
    他告诉记者,自己平时经常会去看国外的一些名家作品,对那些东西特别没有抵抗力,然后就是在网上看帖,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2011年,他在论坛上看到一家木工坊正招义工,就马上报名参加了。在那里,他从单纯的喜欢转化到动手实践,亲手玩起了木头,也认识了一批和他一样喜欢玩木头的朋友。
    在这个小小的木工坊里,“水杉”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
    也正是在这里,“水杉”认识了现在的合伙人徐广举,两人因木结缘,很快就有了很深的交情。
    徐广举似乎更喜欢别人叫他“大师兄”。瘦小的身骨加上古灵精怪的性格,乍一看,确实有点孙悟空的味道。
    “大师兄”1984年出生于黑龙江,本科就读于同济大学路桥设计专业。因为喜欢杭州这个城市,毕业之后就到了杭州,并在某设计研究院从事道路设计规划工作。
    他也从小就喜欢木艺制作,养成了很强的动手制作能力。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参加工作,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木作、机械、建筑领域知识。
    “我和‘大师兄’是那么多木友中比较合拍的,我们对于木作的想法和理念等都很相似。”“水杉”说,这也是他比较终选择“大师兄”成为合伙人的比较重要原因。
    以木会友
    2012年初,那家木艺坊因经营不善而关门,“水杉”他们转到一个朋友的家具厂学习。
    在家具厂的日子单纯且美好,周末或者下班后,只要一有时间,“水杉”和“大师兄”等木友就会聚集在厂里互相切磋。
    玩了一年后,随着工厂接的单子越来越多,渐渐地,他们也不好意思再去家具厂打扰了。
    于是,“水杉”就和“大师兄”在2013年初,在勾庄租下了150平方米的农民房,接着在那里足足把玩了两年的木头。
    “两年间,我们也渐渐发现,其实社会上有很多喜欢木作的人,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去施展这方面的天赋。”“水杉”说,出于这样的考虑,他和“大师兄”决定成立一个木作学堂,专为木作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场所,以帮助更多的人追梦、圆梦。
    他们把这个学堂取名为“木友课堂”,这也是“M.Y.Lab木艺实验室”的前身。
    以木养木
    为了做“木友课堂”,“水杉”和“大师兄”两人做了仔细协商,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双方拿出了几乎所有的积蓄,仅设备就投入了3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爱好而言,已经是血本了。”“水杉”笑着说,所以他们也开始打算以木养木。
    创业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需要成熟的构思,还要具备资金、人员、设备以及场地等各种条件。
    在原料上,“水杉”和“大师兄”都倾向于选择优质木材,总共有十几种之多,比较贵的有红樱桃、黑胡桃,每立方米就要一万多元。相比之下,樟子松和橡木就显得便宜一些。
    之后,两人还专门聘请了“迟斋工房”的资深老木友迟斋师傅,来做手工班的老师。
    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工作,去年5月5日,“木友课堂”通过微信向社会发出招生信息。
    “真没想到,报名的人会有那么多,看来大家对木作这种东西有很大的热情啊。”“水杉”向记者介绍,原计划第一批只招10人,满5人就开班。
    没想到,招生信息发布一天半,就有14人前来报名。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他们从中选取了13名作为首批学员。
    第一期的培训为期一个月,共48个课时,手工和机械混合,主要教学员做三样家具:方凳、四脚八叉凳及较为复杂的燕尾榫盒,学费是2800元。
    首次招生的成功,给了“水杉”他们很大的信心。于是,他们相信,这一定不是偶然,而是一种趋势。
    以木为业
    2014年7月29日,“水杉”牢牢地记得这个日子。那天中午1点,他正式递交了辞职信,打算以“木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正当他为自己的举动兴奋不已时,“大师兄”给他打来了电话,告诉他当天11点自己也正式辞职了。
    如此的巧合,让两位好友更加惺惺相惜。两人二话不说,当天下午就去勾庄的农民房“上班”了。
    全职创业后,“水杉”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木作。因为大陆的木工坊还比较少,他们便特意一起去了一趟台湾,参观学习了台北的木作坊。“这次去参观台北的木作坊给我们带来的震动很大,未来我们也想做得像他们一样专业。”
    要改造“木友课堂”,首先就得重新选址。“勾庄这个地方太远了,交通也各种不便利,所以我们就计划在市区开辟一个新场所。”“水杉”说,城西的中心写字楼地下室是他们讨论的重点。
    于是,从去年9月开始,“水杉”天天骑着小电驴在城西各个写字楼转悠。
    “水杉”说,当时他并没有选择现在这个地方—文二路万塘路交叉口的大华“华领国际”,“一来租金贵,二来物业也并不一定会同意让我们在高档写字楼地下室开个木工坊。但是,有一次‘大师兄’看过这个地方后,他就爱上了,位置好,四周空旷,面积又大,他觉得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合适的地方了。”
    “我们一路走来真的非常顺利,原本以为要租下这里是天方夜谭,但‘木友课堂’的学员里有一些能人,后来也和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水杉”说,这些学员知道他们要创业,又帮他们介绍天使投资,又帮他们托关系,比较终,他们以便宜的价格租下了这个地下室。
    今年1月17日,“M.Y.Lab木艺实验室”开张了。而因为微信朋友圈的传播,“湖畔大学”的工作人员找到了他们这家可以做木工的作坊。
    在此次的采访过程中,“水杉”的电话一直不断,“不好意思啊,当时也没有想到,和湖畔大学的合作会带来那么轰动的效应。”
    至于这“效应”到底有多大,“水杉”并不愿意多说。他更想强调的是木艺实验室的独立性。
    热闹过后,“水杉”还是想静下心来好好做木头,“未来,希望通过我们这个课程,能让更多的木作爱好者找到自己的心灵归属。也许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颗匠心。”
    链接
    湖畔大学开学第一课
    3月底,来自“湖畔大学”的36名学员被分成了6个小组,每组需要配合制作完成木琴。
    全程都是学员自己动手,“木艺实验室”给每组派了一位指导老师。学员们看到原料和设备的时候都很兴奋,开始干活后也没有人半途罢工的,有的小组为了做好木琴一直做到了晚上11点。
    “水杉”猜想,“让企业家体验木工一是为了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再一个是让学员感受工匠精神,学习认真做事的态度。做木工尤其注重品质,我们重视的是一点一滴把原料打磨成型的过程”。
    按照“水杉”的说法,制作木琴属于中等难度课程,初学者一般是先做个小木勺、小盘子,而“湖畔大学”的学员们第一次接触木工就挑战了木琴。
    这次体验课不做任何比较,标准就是木琴是不是能拿来演奏。比较后出来的成品,经过调音师鉴定都是过关的。
    课堂上,每个小组都制作了两架木琴,分为基本款和创意款。在做创意款的时候,每个小组都“抠”了很久。36氪董事长刘成城所在小组设计的木琴,得到了专业老师的好评。
    
    
商家客服微信
加微信询价
中木商网客服微信
加微信付款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同类木业推荐
最新木业推荐
其他木业推荐
相关木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