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报纸网报道,在俄中两国总理第19次定期会晤期间,双方代表团共签署了38份合作文件,其中包括两国政府间关于东线供气的合作协定、俄石油和中石油进一步深化战略协作协定等多项能源合作文件。
在金融领域,两国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互换额度相当于1500亿元人民币。双方还签署了共建“丝绸之路”高科技园区备忘录及合作发展高速铁路的备忘录。
国内分析人士指出,中俄在能源合作、高铁建设和本币互换等方面合作空间巨大,伴随相关合作项目落实,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务实合作将迎来新一轮升级深化。
不过,在西方媒体看来,俄罗斯此举是通过加强和中国的合作,帮助自己熬过欧美制裁,与中国的多项合作有助于对冲制裁给俄经济带来的巨大损失。
中俄签38“大单” 合作领域遍地开花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13日下午在莫斯科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
李克强表示,中方愿与俄方加强经贸合作,实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1000亿美元的目标,促进贸易合作不断增量提质;加强采矿、化工、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投资项目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增加双向投资,推动经贸、投资两个轮子一起转;深化核能和能源上中下游一体化合作,开展更多联合研究开发、推广运用、生产制造等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推动中俄务实合作升级;在金融合作领域开展本币互换;密切人文交流,开展联合办学,共同发展文化产业,重点举办好明年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共同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为两国关系深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梅德韦杰夫表示,俄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发挥两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和潜力,推动双方相互开展大规模投资,加强联合研发与生产,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航空领域等合作,努力使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发展。
会晤后,两国总理签署《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并见证经贸、投资、能源、金融、高科技、人文等领域近40项重要合作文件的签署。
海内外媒体普遍认为,中俄第十九次定期会晤“经济成果”显著。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和中国此次签署了经东线对华供气的政府间协议。相关合同规定每年从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380亿立方米。它们是俄方能源巨头Gazprom与中石油今年5月签订的天然气供应合同的必要文件。该合同规定供应期30年,涉及金额高达4000亿美元。
此次出访俄罗斯期间,中国高铁列车制造企业的老总首次随同总理出访。中国北车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李克强总理出访,中国北车总裁奚国华跟随前往,这是中国高铁列车制造企业的老总首次随同总理出访推销高铁。13日,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交通运输部和俄罗斯方面共同签署一份合作备忘录。
在此次中俄总理会晤中,中方表示愿与俄方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分析人士指出,推进创新发展是中俄共同意愿,而高铁合作则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中俄在高铁领域的合作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在能源先导、多领域开拓的合作情况下,金融领域合作同时不可小视。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中国央行在新闻稿中称,此举旨在便利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发展。俄罗斯方面预计,明年俄中贸易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
俄罗斯之声此前报道称,西方国家因俄罗斯对乌克兰问题而进行的制裁方案,提高了俄罗斯公司对人民币的巨大兴趣。今年7月,人民币和卢布的交易量环比增长了52%。
外媒称,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与全球比较大的能源出口国俄罗斯之间交易额如果由美元结算变成人民币结算,不仅能解决俄罗斯的现实问题,也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和更密切的中俄经济关系。 路透社说,两国间的货币互换协议将使双方得以增加以本国货币进行的贸易,并在双边支付中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在西方的金融制裁下,俄罗斯金融机构开始试图更多与中国的银行合作。10月13日,俄罗斯外贸银行(VTB)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就开放信用额度签订了框架协议。中国农行与俄罗斯银行也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根据俄新社报道,跻身俄罗斯银行前三十的俄罗斯标准银行宣布开始发行中国银联支付系统的银行卡。银联卡将采用卢布币种发行,有效期为5年。
除金融与能源合作外,中俄工业、科技合作也颇为值得关注。
俄罗斯移动通信运营商Megafon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就授权安排5亿美元融资交易签署协议。俄方还将在2017年前完成中国田湾核电站项目3号、4号核电机组建设,俄中天津炼油厂项目也将建成投产。
西方焦虑注视中俄走近 称俄增加对抗制裁砝码
对于中俄两国签署近40项协议,中俄专家和媒体都给出了较为正面积极的评价和解读。
“中俄在油气、核能、高铁、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历来是重头,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对双方都有利。在现有国际环境下,中俄双方加快、加深了合作的进度和层次。”中国社科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孙壮志表示,“所以说两国关系是比较好的时期一点都不为过,而且越来越好,政治互信也在加强。”
能源合作是中俄务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吉尼科指出,一方面,中俄两国高水平的稳定政治关系是两国开展能源合作的可靠保证;另一方面,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储量巨大,而中国拥有巨大的能源消费市场,两国毗邻的地缘优势又可有效节约能源运输成本。对中俄两国来说,加强能源合作是互惠互利的选择。
莫斯科独立多领域研究中心主任安娜·利涅夫斯卡娅表示,中俄两国贸易采取不经过中间货币的结算形式,可有效加快贸易进程和交易速度,减少交易费用,对两国贸易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同时,这直接扩大了从事双边贸易的企业对人民币和卢布的需求,有利于稳定和加强人民币和卢布的国际地位。
俄罗斯经济全球化专家博戈莫洛夫指出,发展高速铁路是俄罗斯的国家战略,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可作为中俄两国在高铁领域开展合作的有益尝试。该项目未来还有可能发展成为联系莫斯科和北京的高速铁路,对整个亚欧大陆北部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可估量。
与中俄正面积极的声音不同,西方则带着醋意盯着中俄走近。在西方媒体看来,俄罗斯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以增加对抗欧美制裁的砝码。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克里姆林宫似乎正试图通过加强和东方强邻的关系对抗西方孤立俄罗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由于与西方关系恶化,俄罗斯“向东转”,试图和中国进行更多贸易往来,希望部分抵消因乌克兰危机而遭受西方制裁的影响。
“俄显然意在通过加强和中国的合作,帮助自己熬过欧美制裁。”法新社表示。瑞士《新苏黎世报》14日表示,西方的制裁名单越来越长,俄罗斯和中国合作项目越来越多。德国财经网表示,中俄经济合作进入快车道,中俄贸易额2015年将达1000亿美元。两国合作已经跳出能源领域,原来的“苏联老大哥”已变身成为新崛起大国的“创新合作伙伴”。
美国《福布斯》网站13日称,俄罗斯人正“加班加点讨好中国人”,“中俄之间不光有精巧的外交语言,实际上中俄关系确实在走近”。文章称,油气是中国比较想从俄罗斯得到的纪念品,而快速投资协议对俄而言则是跟能源合作同等重要的方面——“自‘吞并’克里米亚后,俄被挡在欧美信贷机构之外已经超过90天了”,预计中国会迅速填补欧美债市对俄关闭留下的真空。
彭博社13日报道称,俄对中国敞开怀抱反映了一种“自苏联解体以来从未表现过的脆弱性”。俄罗斯当然不愿意让一个“经济输出是自身4倍,人口是自身10倍”的国家更加强大,但经济制裁改变了这一切。
俄内部政策规划人士指出,俄依靠中国的投资避免经济衰退,所以也要割舍两样中国梦寐以求的东西:原材料和先进武器。文章称,俄对中国过多的依赖比较终或会增强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地位,而“诱人的中国资金会加深俄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削弱政府发展多样化经济的努力”。
也有相对客观的声音,德国新闻电视台评论指出,除了乌克兰危机导致俄受西方制裁外,中俄两国的许多相似点是其接近的重要原因。两国不仅是邻居,有很长的边界接壤,在关键的国际问题,如叙利亚和伊朗等问题上,双方态度都较为一致。
在西方紧盯中俄合作的同时,他们对俄罗斯的制裁也在悄悄撤退。俄罗斯的反制裁措施,已经给欧盟造成巨大的经济冲击。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财长西卢阿诺夫称,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各国代表都希望能尽快解决乌克兰东南部的问题,并取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他说:“可以看出,各国对取消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显得急不可待。没人希望制裁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