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从哪里来?人往何处去?面对重重困难,森工林区不等不靠,纷纷制定应对措施。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成为龙江森工实现从“大木头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变的一条新路。
“看树”火了,“砍树”走向终点
如今,森林提供木材的功能逐步消退,森林生态旅游越来越为人们关注。炎炎夏日,走进森林,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享受森林里的一抹清凉。森工林区瞄准了这个营生,开始吃起了生态“饭”。桦南林业局的七星峰、山河屯林业局的凤凰山、柴河林业局的小九寨、亚布力林业局的青云小镇、东方红林业局的珍宝岛湿地……森工各风景区摩拳擦掌,誓要大作一篇生态旅游文章。
2014年,兴隆林业局将见证林区发展的小火车改为旅游专列,变身为重要的旅游项目。小火车司机延世军特别高兴,“我开了30多年的小火车,原本以为木材停产,就没工作了,没想到还能开小火车,不过这回是拉载着游客,穿梭在茂密的森林,带他们感受森林窄轨铁路的独特魅力,再给他们讲讲窗外发生过的故事……”
旅游专列的正式挂牌,标志着森工企业60多年采运史的结束,也标志着林区产业转型新的开始。
森工好山水,纳客八方来。从5月1日起到7月22日,森工林区山河屯林业局辖区内的凤凰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5万人次,门票收入1100万元。
“停伐”后,旅游产业成为森工林区转型的重要方向。多年来,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加大投资建设力度,森林旅游呈现出强劲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已开发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24处、省级森林公园17处、国家级地质公园4处、省级地质公园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28处、漂流景区15处、滑雪场10处,形成了原始森林观光、冷水漂流、民俗生态、避暑休闲、冰雪运动、冰雪游乐、狩猎探险、戏水垂钓、历史遗迹等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
森工景区抱团,打造冰雪白金旅游环线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是我省森工林区冬季的真实写照。冬季森工林区的冰雪游活动多姿多彩,林区内拥有享誉中外的亚布力滑雪场、闻名遐迩的中国雪乡、凤凰山雪谷,拥有亚布力、平山神鹿、日月峡、中国雪乡等11处滑雪场,优良的雪质和长达5个月的滑雪期,是旅游者的冬季旅游胜地,客源市场辐射全国以及俄罗斯、日本、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拥有冬季森林、冰雪两大世界级旅游资源的龙江森工,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整合各旅游景区资源,誓将森工冬季旅游品牌做大做强。
“十二五”期间,省森工总局将打造中国亚布力、雪乡、凤凰山旅游集合区作为工作目标。2011年通车的“亚雪公路”把亚布力、雪乡、凤凰山三大旅游景点串连在了一起。为了给游客提供了更丰富、更完备、更多元的旅游行程,亚布力、雪乡、凤凰山、镜泊湖旅游景区2013年底成立了旅游联盟,四大景区共同打造我省首条冬季白金旅游环线。
以林养林,森工欲把林区打造成全省后花园
从靠山吃山,到看山护山、管山用山,森工人依恋这座大山的情节从未改变。
“几百年留下的大树在我手上倒下了。我是在这片山林里长大的,我不能看到它变秃了,以后绝不再伐了!”当年的采伐能手芦顺江道出了当代森工人对大山的眷恋。
让森林覆盖大地,让绿色涌进生活,森工林区逐渐实现了从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旅游产业的成功转型。发展生态旅游,必须走“以林养林”的良性循环。目前,旅游产业已成为森工林区各林业局的重点产业,部分缓解了停伐后资金不足的问题,使林区百姓生活得到一定改善。
1997年,柴河林区陷入了经济与资源的双重危困,职工平均月工资仅208元。林业局紧紧抓住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借助小说《林海雪原》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艺术魅力,将自然与文化相融合,打造出一片红色旅游胜地,形成了以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产品为主体,“食、住、行、游、购、娱”等几大要素配套完整的体系。
为了做大旅游产业,林业局职工投身旅游业,家庭旅馆、农家饭庄,个个生意红火。闲时变成了忙时,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有效地缓解了林区的就业压力。如今,在岗职工月工资收入达到3160元。2014年,柴河林业局计划实现旅游业产值7652万元,转岗转移人员534人。
森工林区的原生态、无污染、绿色、天然,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和游客。2013年,龙江森工累计接待游客790万人次,生态旅游业实现产值41亿元。预计到2020年,实现旅游产值及收入100亿元,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
森工总局党委书记高金芳表示,资源就是效益,黑龙江省的好山好水好景大多在森工,很多景观资源是独特的。这些年来,森工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重点旅游集合区和景区景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大森林、大冰雪、大湿地、大湖泊等龙江特色景观得到彰显,这些年的实践也证明了休闲旅游有市场、有前景。
“不卖木头卖景观,龙江森工要把景观资源开发起来,吸引周边百姓旅游度假,把森工林区打造成黑龙江省的后花园、休闲地。”高金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