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绿”,文安正在经历一场涅槃之变。
以人造板产业治理为突破口,举全县之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燃煤锅炉淘汰“清零”,以人造板产业治理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倒逼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如今的文安,告别昔日“灰头土脸”,天空露出蔚蓝的底色,清澈的河水蜿蜒流淌,草木成荫,满目苍翠。
壮士断腕,打响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
过去,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人造板 产业,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跻身国内四大人造板产业基地,成长为县域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低端重复建设、生产工艺落后、经营管理粗放,导致粉尘烟气超标排放、环保设施形同虚设,也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特别是企业集中的“左柳滩”(左各庄镇、大柳河镇、滩里镇)区域,污水横流、烟气弥漫,人们却司空见惯。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推进,进入北京“一小时经济圈”的文安成为廊坊新的开放门户和前沿阵地;党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让文安实现跨越腾飞梦想的重大机遇变得更为切近。人造板等低端产业粗放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成为文安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全面对接河北雄安新区的比较大“痛点”和障碍。
“未来在对接河北雄安新区中,没有人愿意同一个蓬头垢面、邋里邋遢的人打交道,没有人愿意到一个破破烂烂、脏乱不堪的地方投资置业。文安人造板产业已经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文安县委书记刘雪松说,必须从解决根本性、结构性问题入手,围绕改变产业发展结构,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举全县之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才能让蓝天碧水常驻文安,让文安经济社会发展的跨越腾飞从梦想变成现实。
从今年4月开始,以左柳滩人造板集中区综合整治、卫生集中整治和“散乱污”及VOCs企业治理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在文安大地全面打响。 短短3个月时间,文安县关停整顿所有人造板生产企业2000余家,取缔所有扒皮厂、粉料厂、劈板厂等原料加工厂5000余家,淘汰燃煤锅炉1529台,提前5个月实现“清零”目标。昔日污水横流、烟气弥漫的场面,一去不再复返。
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文安县空气质量一直保持全市比较优。今年前三季度,文安县空气综合指数为6.43,同比下降15.51%,下降率居全市第一位,4至9月份,连续6个月空气质量全市综合考评排名第一。
环境的改善,百姓的体会比较深。“自从县里加强了环境治理,蓝天眼看着多起来!”南庄村村民杨振兰告诉笔者,她家刚安装了两组燃气壁挂炉,现在用天然气做饭,干净省心。冬天还能取暖,今年再不用搬到城里的楼房过冬了。
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创新发展高地
走进文安大地木业有限公司,整洁的道路两侧栽上了银杏树,过去用来堆放燃煤的厂区一角开挖了人工湖。“在这次综合整治行动中,我们拆除了燃煤锅炉,新装了3台天然气锅炉,安装了脱硫脱硝和VOCs废气处理设备,粉尘、废气等排放值均达到国家标准。”公司董事长刘增军介绍,他们公司一直是国内建筑模板市场的行业标杆企业,借助这次整治之机,企业全线升级环保装备,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提升。
坐落于大柳河镇琉庄村的廊坊星驰木业有限公司,今年4月,他们响应县里整治人造板企业的号召,拆除两台燃煤锅炉,新装1台天然气锅炉,安装了工业废气净化器,实现VOCs达标排放,并建起符合环保标准的新厂房。
“关停整顿不是目的,环保工作不搞‘一刀切’。我们要通过整改倒逼人造板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让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刘雪松介绍,文安坚持疏堵结合,制定出台了环保部认可的《人造板行业整改规范二十条》,环保、质监、规划、消防等8个职能部门对照标准,逐项严格验收。
以环境综合整治倒逼传统人造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文安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整治行动中,他们共投入技改资金12亿元,用于企业环保设施改造、厂房拆减重建、生态绿化、安全生产等方面提标改造,促进了人造板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有效改变了过去低端无序竞争的局面。据了解,人造板产业完成治理后,每方板的净产值比治理之前约增加了180元。
真抓实干写好“生态答卷”的同时,文安广大干部群众更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经济发展答卷。截至10月24日,文安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93亿元,占年初预算的100.1%,同比增长20.7%,提前68天完成一般公共预算全年收入计划。 短短两个月时间,人造板产业治理成效明显,综合环境整治取得突出成绩,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县域空气综合指数下降率全市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