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品牌宣传 » 木材加工业
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频道列表

任兴洲:解读2014年宏观经济发展原则和政策取向

2014-03-19 21:04作者:中木商网3500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依托宏观经济的发展。2014年3月18日下午,由亚太传媒主办的中国木材和木制品行业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务院发展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任兴洲所长给大家解读了2014年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原则和政策取向。任兴洲认为,尽管近两年整体经济在下行,但是木材行业还发展得非常好,中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并不差,如何引导消费需求,是木制品企业的重要开拓点。   
     任兴洲回顾了改革开放36年来的经济轨迹,“在经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差不多经过了四年左右的调整,非典后,又迎来了新一轮增长的高峰。”任兴洲表示,从2012年开始,由于多重因素相叠加,随后整体经济下行。到了2013年7月,为防止经济形势的持续下滑,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稳增长措施,使得后续经济逐渐回稳。 
       不久前结束的2014年“两会”,让大家通过多种渠道对宏观经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任兴洲结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总体工作会议报告中“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评价,分析本届政府“稳中求进”的冷静态度。2014年的宏观走势,呈现出“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即经济增速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政策的消化期。
     任兴洲介绍,国务院发展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近几年来对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包括美国、日本等很多发达国家及地区在内,当国内人均GDP达到11700国际元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就会发生结构性变化。据此,任兴洲深入剖析中国经济高增长阶段无法持续的背后动力结构的变化。第一,改革和制度变革的红利在在逐步削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也是“为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加一把火’”。第二,土地红利的式微。第三,以“廉价劳动力”为显著标志的人口红利的丧失。第四,环境红利亦随着单位GDP能源消耗总量在2020年前应降20%的目标,与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任兴洲表示,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使得中央政策从“调整结构”导向转变为“刺激经济”导向,导致了现阶段产能全面过剩的因素。加之4万亿政策深入落实形成的许多新政策消化时期,2014年被公认为是经济结构新一轮调整的阵痛期。经济增长从高速“换档”为“中高速”,这种发展趋势与国际形势相适应。目前,三大经济体并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发达国家大搞量化宽松政策所产生的大规模资本流入,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稳步增长也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格局的进一步激化,给我国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三中全会改革的第一年,任兴洲认为2014年将有大量的改革红利被释放,经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有巨大的潜力。而作为“三大马车”中跑得比较稳健的消费,任兴洲从奢侈品消费和旅游高峰期的到来总结出,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水平并不差,引导这种消费,使它相对平稳的较快增长,是全行业的企业家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商家客服微信
加微信询价
中木商网客服微信
加微信付款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同类木业推荐
最新木业推荐
其他木业推荐
相关木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