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木业科技推广 » 林业
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频道列表

我国桉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8-12 20:06作者:中木商网4990
   随着桉树种植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经营周期的不断缩短和连栽代数的增加,桉树人工林的生态脆弱性进一步凸现,桉树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问题进一步激化,引起有识之士和政府部门及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以致在全社会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争论。“桉树争论”既有技术性因素,又有社会性因素,不仅影响林业部门的生产发展,还严重影响了我国速生丰产林国家计划、产业布局、林浆纸一体化、生态建设、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战略决策,同时,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
  桉树

  一、桉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以炼山、全垦,大规模、长期施用除草剂、多代连栽方式经营桉树纯林,不但改变了景观的多样性,造成植物多样性丧失,也引起食物链的缺损和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的断裂,造成级联效应而引起生物多样性的次生灭绝,从而将产生一系列恶果。

  二是机耕翻犁、全垦整地,短轮伐期经营,木材全树利用,改变了土壤的层次结构,造成水土流失,土壤养分过快、过多的移除,导致地力下降,从而使施肥量一增再增,成本提高,比较效益降低。

  三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大规模连片种植桉树,导致水资源量下降,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降水的分配格局发生改变,影响人畜用水安全。

  四是在桉树发展中大量使用或不合理使用化学品(如化肥、除草剂、农药),造成面源污染,危机生态环境安全。

  五是大规模、单一无性系营建的桉树纯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抵抗力降低,病虫害暴发的风险加大。

  六是桉树无序发展,造成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加剧,矛盾激化,导致社会不稳定。

  二、桉树科学发展的十点建议

  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且也是植桉地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不能以单一群体、单一部门的小利,而牺牲植桉地区、国家乃至人类的整体利益。因此,专家们建议:

  1.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桉树的科学发展

  对于是否发展桉树人工林?如何发展桉树人工林?多大的发展规模比较适宜?都应该以桉树科学发展观来判断、衡量和决策。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发展,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都必须协调发展。强调桉树人工林是“绿色黄金”而不加任何控制的任意大规模无序发展和认为桉树人工林是“绿色沙漠”而全面禁止发展的观点都是不符合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因此,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大力推进桉树人工林的科学发展,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桉树人工林的健康、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重视桉树人工林发展中出现的或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桉树人工林的发展必须采取科学的发展战略。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协调发展

  在新世纪桉树人工林发展中,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适地适树和协调发展是非常必要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桉树人工林发展十分迅猛,但至今没有全国统一的发展规划,更没有桉树科学发展规划。广西作为桉树人工林发展的主要推动省(自治区),至今也没有这方面的科学发展规划。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加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推动桉树人工林遍地开花,使一些不适宜发展的地区也“拼命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环境的破坏。在桉树商品林发展中,在商品林区内部也应保留一定量的公益林地,商品林与公益林镶嵌分布,这样才能真正减少外来树种速生丰产林的生态环境风险,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变革旧的造林营林方式,提高林分的稳定性。

  首先,应该采用多个无性系搭配、块状混交造林。一些专家认为至少数十个无性系搭配,才能提高林分的稳定性。第二,在同一块林地上实行多目标混合经营。目前的桉树人工林采取短轮伐期或超短轮伐,生产木浆造纸原料,属于单一性经营;建议选择不同用途的优良树种和无性系,采取带状混交,多目标经营,即一部分为周期(5~6a)经营,生产纸浆用材,另一部分为长周期(10~12a),培育中、大径材,作为实木或人造板用材。这样既可以提高林分的生态稳定性,也可提高林分的经济稳定性。第三,严格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适品种、适无性系。我国林业生产上违背适地适树的教训很多,现阶段仅仅适地适树还不够,还要做到适种源、适品种、适无性系。第四,采取外来速生树种与优良珍稀乡土树种混交,外来速生树种采取短周期经营,乡土树种采取长周期经营。第五,适度规模发展。大面积连片种植的桉树人工林生态脆弱性尤其突出,适度规模有利于降低和消除桉树人工林的生态脆弱性,找到经济与生态的比较适规模度。在不同的区域,比较适规模度可能不同,一般以100~200h㎡(1500~3000亩)连片较为适宜。第六,禁止大规模炼山清理林地和大规模长期施用除草剂。为避免土壤中有害生物滋生,可采取隔代(2~3代)炼山清理。化学除草剂对环境影响大,不宜大规模使用。

  4.科学培肥,适度收获,减少林地养分消耗

  我国桉树人工林主要种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热量丰富,雨量充足,雨热同期,暴雨集中。栽培区的土壤以红壤为多,这类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P多属中度和严重贫瘠,全K为轻度和中度贫瘠;土壤的速效P为严重贫瘠,速效K为中度贫瘠;土壤的物理性质恶劣,抗冲抗蚀能力差。广大的植桉区人口密度大,薪材缺乏。这些是我国和广西植桉区气候、土壤和人口的基本特征。所以,在华南地区大规模发展桉树人工林,必须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实现桉树的可持续经营。

  首先,桉树人工林是现代林业发展的产物,必须用现代的可持续经营思想和技术来经营管理。传统的永续利用的思想也只是考虑了生长量的情况,从现在经营情况看,通过良种技术和肥料的高投入完全可以保持林分生产力的持续增长,但这种增长方式没有考虑地力的保持和改善,反而是产量越高,轮伐期越短,带走的养分越多,林地植被和养分的退化也越快。实践表明,用旧的经营思想来管理和评价新的发展模式是难以做到真正的持续,因此,必须把地力的保持作为评价林分生产力持续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次,热带亚热带地区,水土流失是土壤肥力退化的主要机制之一,而桉树人工林经营中往往忽视林下植被的保护,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因此,保护和恢复林地良好的地被层(包括活地被物和死地被物),减少水土流失,是保持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广东土壤研究所与雷州林业局的试验表明,在尾叶桉幼林内间种糖蜜草、菠萝等作物,不仅可以增加林地的覆盖,还可以明显提高土壤的养分,与不间种的林地相比,N提高0.68~3.95倍,P2O5提高1.33~2.40倍,K2O提高2.25~7.95倍。

  第三,适度收获,降低桉树人工林的养分移出强度。根据目前桉树的经营利用方式,在林地采伐更新时,基本上是实行“全树利用”(虽然采伐剩余物不是经营单位取走的,但常常被当地群众作为薪柴拿走)。在此种“全树利用”的情况下,经第一代林后,将从林地上取走养分664.28kg/h㎡(为N、P、K、Ca和Mg的总和);地上部分全树利用的养分损失率为:N,72.6%;P ,88.8%;K ,95.9%;Ca ,90.7%;Mg ,87.8%。若把林下灌木、草本及枯落物移出,系统的养分损失更大。可见连栽导致人工林地力下降是必然的。所以,只能降低利用强度,才可能有效地减缓地力的衰退,特别是桉树树皮、枝叶的营养元素含量很高,将这些采伐剩余物回归林地,可以大大减缓地力的衰退。

  第四,种地养地,科学施肥。5000年的农业文明史业已证明,只种地不养地的种植方式是不可能持续的。和我国东北广袤的黑土地相比,南方红壤区多属贫土型。这些地区原有的雨林或季雨林的高生产力和高生物多样性是靠土壤营养的高速运转来维持的。现存的土壤肥力状况难以维持营养的高速转化。因此,必须通过高投入、科学施肥才能满足桉树人工林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因此,种地养地,合理施肥,对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尤其重要。 如在广西钦州钦犀公路沿线可以看到,同一时期栽种的桉树,5年生时,施肥的林分树高达14~15m,胸径14~16m;而不施肥的林分,树高仅1~2m,胸径3~4m,差异十分明显。除根据不同树种,不同年龄阶段,施用不同种类和不同配比的基肥和追肥(化肥)外,还应考虑增施有机肥和补充适量的微量元素,以及在林内播种绿肥植物。

  5.科学清理,适度抚育,以增强生物多样性维持能力

  按照传统的经营方式,人工造林都是先对林地进行全面清理,炼山,全垦,然后再造林,并采用高密度,有的群众采用的造林密度达400~500株/亩,比科学造林密度100~200株/亩大2倍以上。这种传统模式,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工效,降低造林成本,促进幼林生长。但此种炼山整地方式对生物多样性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研究表明,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降低的直接后果,是林下植被滞育、覆盖度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养分和水分损失加剧、林分生产力下降、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等。因此,提高林分的生物多样性对工业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有重要作用。

  目前完全立足于提高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试验极少,出于防止地力衰退、环境恶化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包括营造混交林,林下间作绿肥,施肥,改机耕为人工整地,改全垦为带垦,改全面抚育为扩坎抚育,改连作为轮作,以及接种固氨菌株和根际菌株等,对提高林分的生物多样性具有良性作用。除了上述措施外,少用或杜绝全面炼山,采用科学合理的造林密度,保留冲沟植被,是林地生物多样性保育和维持的比较为关键和有效的措施。

  6.正确处理桉树人工林效益比较大化和可持续经营的关系

  新世纪初始,我国全面推行林业分类经营、相互协调的林业经济运行机制,林业体制创新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在林业分类经营中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商品林只讲效益比较大化,可以不考虑生态后果,这是极端错误的。因为不仅公益林需要持续经营,商品林也同样需要持续经营。商品林过分强调利益比较大化,势必忽视地力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结果会加剧水土流失和地力退化,商品林业的长期生产力难以维持,商品林的比较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因此,在桉树人工林生产中,应按照生态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要求进行,商品林利益比较大化的经济标准应该服从社会的生态标准,把工业原料林基地发展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和经济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实现利益比较大化与可持续经营的统一。

  7.深入开展桉树生态、社会问题研究,加强桉树资源培育和利用的科技创新,提高桉树科学认识、科学发展能力

  我国引进桉树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桉树的引进特别是近20年的大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文化效应。但是,桉树人工林的大发展存在许多争论。认为桉树是“绿色沙漠”而全面停滞发展,或者认为桉树是“绿色黄金”而无视生态问题片面追求发展,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目前,社会上关于桉树发展观的许多争论,主要是对桉树生态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和了解,特别是缺乏令人信服的桉树与生态关系的科学数据,以至几十年来一直对发展桉树人工林是否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产生争议。桉树生态争论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建议国家林业局成立专题领导小组和专家领导小组,组织林学、林业工程学、制造浆纸、生态学、农学、环境学、生物学、法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专家开展联合攻关,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紧紧抓住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和热点问题,建立百年桉树生态文化研究与评估网络,就桉树与生物多样性、桉树与水(水资源和水质)、桉树化感作用、桉树木浆造纸与环境、桉树与区域经济、桉树与区域文化建设开展重点研究。通过研究,得出桉树人工林对生态环境作用机理,发展桉树的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效益,分析其利弊得失,为国家在桉树发展问题上的科学、果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同时,要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桉树发展的科学认识,促进桉树的科学发展。

  在过去近20年时间里,桉树杂交技术、无性系繁殖技术、平衡施肥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推广应用,才有了今天桉树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桉树高生长带来高消耗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以遗传性状识别、速生低耗树种杂交育种及无性繁育、固氮菌及菌根接种、营养循坏机理及诊断、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维持、生态监测及控制等新技术为重点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应成为今后桉树科学发展的重大技术支撑。

  8.大力发展桉树非公有制造林,创新合作模式,培育规范化、高起点的桉树林业和企业组织形式

  当前,社会参与桉树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在造林模式、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和企业组织形式上存在诸多缺失,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经济纠纷。对于这些制约桉树科学发展的因素,要推进制度创新,比较广泛、比较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创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政策环境,追求公平和共同富裕的、法制的林业经营体制。对非公有制林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法保护力度和科技支撑力度。利用物质利益原则,把林业发展和林业建设者的切身利益比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宽松的发展空间,促进国内外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在市场资源配置中流向林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跨国度、跨所有制、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运用股份制、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等方式,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组织化、规范化、起点高的桉树民营林业,培育多样化的桉树林业和企业组织形式。特别要注意探讨多元化自主发展的造林模式。在与国外大型林浆纸集团合作的“纯租赁造林”模式中,要探索良好合作机制。过去低成本租地模式损害了农户的长远利益,形成林地纠纷等隐患,其问题实质是利益分配不公。模式损害了农户的长远利益,形成提高租金,且根据市场情况若干年调整一次,让农户参与利益分成。另外,采用广大农民意愿接受的“订单林业”等新的造林模式,由外方投资,主伐时约定定额返还后剩余木材可桉市场价卖给投资方。由于实施及管理方式比较简单,利益与造林管护者直接挂钩,责任明确,减少了过去一些造林模式中存在的各种纠纷和矛盾。

  9.加强桉树病虫害监控,建立和健全桉树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体系

  桉树病虫害是生态环境恶化,由生物引起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是制约我国桉树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已严重威胁到我国桉树资源和生态安全。面对近年来迅速扩大和蔓延的桉树病虫害,特别是一些次要病虫害在部分地区逐渐形成新的威胁,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和高度重视。

  桉树人工林病虫害的大发生常常与生态环境退化和特殊的气候条件相联系。但也有不少病虫害的发生是缺乏有效的监控和预警造成的。因此,除了通过培育生物学上稳定和健康的森林,增强人工林自身抗病虫害能力的途径来控制病虫害之外,建立和健全桉树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是防止桉树病虫害大发生的比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此外,要加强检疫力量和落实检疫政策和措施,目前,国内大量调运桉树苗木的行为相当普遍和广泛,如不加强检疫,必将使病原体和有害昆虫,通过人为传播而扩大蔓延,从而威胁到桉树和许多人工林的安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桉树人工林面积的迅速增加,桉树病虫害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不可避免。只有桉树人工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林分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使桉树病虫害得到较好的控制。只有可持续控制桉树人工林病虫害,才能保证我国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10.强化桉树人工林的管理法规和产品认证制度

  随着森林问题的国际化,林产品认证已成为世界潮流。强化桉树人工林的管理法规和产品认证制度是促进工业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市场的经营措施。近10多年来,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家组织和英国、荷兰、德国、美国、加拿大、巴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相继成立了森林和林产品认证机构,森林和林产品认证行动正在兴起,并在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重视环境保护,是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不注重环境保护的林业,是没有前途的林业。桉树人工林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有其历史的原因,也确实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未知的领域,但可以肯定地说,采取不科学的桉树发展方式产生的环境后果是十分严峻的,应该引起有我们的警觉。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造林,就能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我国正处在桉树工业人工林大发展时期,对大规模工业人工林基地规划、造林和营林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森林和林产品的开发进行论证、监理和认证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桉树工业人工林实现可持续经营的制度保障。

商家客服微信
加微信询价
中木商网客服微信
加微信付款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同类木业推荐
最新木业推荐
其他木业推荐
相关木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