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木家具脚下都带个托泥?说出来简直让人赞叹!我们经常会看见传统家具里的皇宫圈椅、香几、宝座等红木家具上会带有“托泥”,而在现代家具中,这个结构却几乎找不到了。今天中木商网陈昌文就详细介绍为什么红木家具脚下都带个托泥?说出来简直让人赞叹!
认真想一想,为什么这些红木家具上要带“托泥”,带上它有什么用呢?
(1)托泥,是什么?
托泥,它是随附在腿足下、承托红木家具腿足不落地的一圈木框结构。
和榫卯一样,托泥也和传统建筑有所相通,其最早的形态与台基颇有渊源。
不过,在一圈托泥下往往还会装上小足,这种小足也被称为龟足,所以有时候真正着地的是小足而不一定是木框。
《明式家具珍赏》第103页书影/紫檀有束腰带托泥圈椅局部细节图
托泥的形式一般分为两类。
第一类托泥属于垫木形,是用一长条方木装在红木家具足下。
清初 黄花梨夹头榫带托子独板翘头案
这种常见于条案的腿足,托子两端凿榫眼,拍合之后,两根托子分承四足,托子之间没有构件将其连为整体。
另一种是框型,主要分为方形托泥与圆托泥,里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圆形及梅花形等。
方形托泥,常见的是用四根木材用格角榫攒边法造成的,配合的是方形家具,如杌凳、书桌、供桌、方几等。
晚明 黄花梨四足束腰瘿木面带托泥长方香几
还有一种比较复杂的造法,是将腿子底端的方形榫头切成上小下大的斗形式样,然后在托泥的抹头上凿出相匹配的榫眼,但一面开敞,榫头由此平移套装。
得到托泥的大边与抹头拍合后,便将榫头关闭在榫眼之中。这种结构除非将托泥拆散,否则无法将腿足从托泥中拔出来。
明 黄花梨五足内卷圆香几
圆形托泥,用的则是是嵌夹榫舌或用楔钉榫的造法将弧形弯材攒接到一起的。
明 黄花梨三足圆香几
这些框形的托泥,有很多是用在有束腰的红木家具上。
黑漆嵌螺钿人物故事物香几
因为有束腰的红木家具很多使用的都是抱肩榫,这种结构的牙板对于腿足部分的控制力会稍弱一筹。
因此,匠人往往会采取在足下装托泥或安置脚枨的做法,来进行平衡。
腿足上部有板面控制,腿足底部则有托泥管束,上下受力一致,在结构上更为优化合理,也提供了更强的支撑力。
(2)托泥的用处是?
第一点,稳固性。
这里的稳固是两个方面的。
一个是结构上的稳固,有了托泥,加强了对于腿足的约束与保护,使部件统筹在整体之中,又完善了红木家具自身的整体性。
另一个则是视觉上的,不论哪一种红木家具,有个托泥,你都会觉得好像放置的更四平八稳、更稳当一点。
弘历鉴古图(局部) 带有托泥的器座、方几与书桌
这也很符合中国人文化上对于内敛的半封闭空间的偏好,和对红木家具方正稳重的取向。
而且托泥本身带来的厚重感,在宝座、皇宫圈椅这类的红木家具上更能体现出威严感和权利赋予的等级感。
第二条,防潮。
托泥对于红木家具来说,是一种承接主体的构件,它使得红木家具底部得以抬高,不用直接接触地面,免受地下水分的渗透、泥土灰尘的侵袭。
即使有雨水溅起也很少会浸透到桌椅的腿足,可以说,托泥的存在起到了明显的通风避湿的作用。
第三点,容易更换。
托泥本身起到的缓冲间隔的作用,使得红木家具的腿足不用经受搬动时的磕碰,可以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
即使红木家具陈设时间久了,接触地面的托泥磨损陈旧了,可以直接换掉它而不影响主体,巧妙的延长了红木家具的寿命。
以上就是中木商网陈昌文关于为什么红木家具脚下都带个托泥?说出来简直让人赞叹!可见,传统家具里的每一个构件都有它自己独到的作用,古代工匠们在实用与审美的选择中,做到了很好的统筹与兼顾。希望能够帮助您!
延伸阅读:新手购买红木家具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