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是一种日常生活家具,一种有靠背和扶手的坐具。古代席地而坐,原没有椅子。据文籍记载,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椅子的样式大体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和交椅这四种。
靠背椅
靠背椅,是有靠背无扶手椅子的统称。靠背椅产生于南北朝,唐代以后使用的更加普遍。椅面一般为方形,有靠背,拱形搭脑。靠背椅的造型特点就是靠背无扶手,这种椅子的靠背有不同形式,主要有灯挂椅和梳背椅两种。
清早期 灯挂椅(四只)
灯挂椅,是靠背椅的一种款式,是一种历史很悠久的中国椅式家具,五代时期已经出现,其搭脑两端挑出,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挂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灯灯盏的竹制灯挂而得名。
灯挂椅形制
清十八至十九世纪 黄花梨灯挂椅一对
梳背椅,是椅子的后背部分用圆梗均匀排列的一种靠背椅。传统梳背椅的靠背与扶手嵌入的是圆材直棂,后来梳背椅的直棂圆材演变为弧弯的圆材,如上微曲下直的圆材、弯曲如鹅脖的圆材。
清早期 成对黄花梨梳背椅
扶手椅
扶手椅是有扶手的背靠椅的统称,最常见的样式主要有官帽椅和玫瑰椅。
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其名。官帽椅分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所谓四出头,实质就是靠背椅子的搭脑两端、左右扶手的前端出头,背板多为“S”型,而且多用一块整版制成。南官帽椅的特点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作出软圆角,由立柱作榫头,横梁作榫窝的烟袋锅式做法。
明十六 十七世纪 黄花梨镶瘿木雕福字纹四出头官帽椅
明末十八世纪 黄花梨南官帽椅一对
玫瑰椅,在各种椅子中较小的一种,用材单细,造型小巧美观,其特点是靠背、扶手和椅面垂直相交,尺寸不大,用材较细,故予人一种轻便灵巧的感觉。
晚明 黄花梨玫瑰椅六张成套
圈椅
圈椅,是一种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的椅子,造型圆婉优美,体态丰满劲健。圈椅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椅子样式之一。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
明17世纪 黄花梨圈椅 (一套四张)
交椅
交椅,其下身椅足呈交叉状,故得此名。据资料考证,起源于古代的马扎,也可以说是带靠背的马札。行军打仗、打猎时供地位高者使用。
黄花梨团龙纹交椅
中国美学基于以理节情,情理结合的理想,讲究道、气、虚、无,比较西方强调在意境上的渲染,追求由內而发的韵味,极具文人风范。而不同类型椅子的形制和造型,正是中国博大美学的呈现。不以繁缛的花式取胜,精于取舍,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则太少的绝妙境界,令人赞叹。